多地疾控提醒:最近,大量甘蔗上市,但买不好极易食物中毒,大家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这段时间,各大商超、水果店/摊,都在卖甘蔗。


(资料图片)

很多摊主还会现场压榨甘蔗汁,孩子每次看见都想喝一杯。

遇到这种情况,咱们一般都会满足。毕竟,甘蔗汁清热、利尿,也没添加剂,总比孩子去喝饮料要好。

但就是这种看起来让人放心的,往往最容易忽略其危险的一面。

01

甘蔗买错有剧毒!

最怕孩子吃到它

有句话叫:“清明蔗,毒过蛇”。

是指发霉变色的“红心”或“黑心”甘蔗,具有极强毒性。

这是因为甘蔗经过一个冬天的储藏,很容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变质发霉,从而产生一种有毒的霉菌——甘蔗节菱孢霉。

而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霉菌会侵入甘蔗内部,产生一种强毒性的中枢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

“甘蔗中毒”发病情况

发病时间

十几分钟至十几小时。

食用变质甘蔗中毒后,发病还是比较急的。速度快的十几分钟就会发作,多数人在2小时以内发作,也有长至48小时的迟发性中毒。

一般来说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发病症状

轻/中度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

重度中毒会出现:阵发性、强直性抽搐,肌肉紧张,意识不清,深度昏迷和癫痫持续状态,严重者可能死亡。恢复后会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由于小朋友对食物的辨别能力较差,抵抗力也较弱,所以变质甘蔗中毒和重症均多见于儿童。

治疗方法

目前对霉变甘蔗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无特效治疗,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发现中毒症状,要尽快就医,进行洗胃或灌肠,以排除毒物。

所以街上用来榨汁的甘蔗里有没有掺杂着霉变甘蔗,谁也说不准。安全起见,咱们碰到街边的现榨甘蔗汁,还是别给孩子喝了~

除了规避不确定是否新鲜的甘蔗汁,日常选购成根甘蔗的时候,也得多留心。

02

怎么避免吃到“毒甘蔗”?

摸起来发软、变色、有酒味、长毛、红心的甘蔗都不能吃。

这里必须提醒一句!!

一旦甘蔗有霉变,整根都不可以再吃了。不要认为砍掉坏的部分,其他看起来很新鲜的地方就可以吃。

病菌侵入甘蔗后,菌丝是会延伸的,剩下的甘蔗即使完好,也依然有毒素存在。

如何挑选好甘蔗?

看甘蔗芯和外皮

买甘蔗的时候,可以让店主把甘蔗切成一段一段的,如果切开以后发现泛有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或者斑块,就表示甘蔗已经霉变了。

新鲜的甘蔗表皮黑中带红、光滑、有白霜。如果甘蔗色泽差,末端有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有可能就是霉变甘蔗。

捏甘蔗的硬度

新鲜的甘蔗质地坚硬,霉变的甘蔗质地较软。

辨别有无异味

新鲜的甘蔗榨出来的蔗汁清甜爽口、有清香。霉变的甘蔗有酸馊味、霉味或酒糟气味。

03

这些很日常的食物

吃不对也致命

有些事看似是常识,可越平常,大家越会觉得无所谓,越容易抱有「侥幸心理」,结果就是问题不断出现。

那些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常见食物,往往也有它们的「脾气」。

家长平常给孩子吃东西,一定要多留心,孩子一旦食物中毒,症状往往会比大人要严重,咱们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01

花生、瓜子

毒素:黄曲霉素

产生原因:花生、瓜子、杏仁等坚果发黄、发黑或有苦味。

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就算摄入1mg的黄曲霉毒素,也容易诱发癌症。

建议:吃到有苦味的坚果一定要立刻吐掉,并用清水漱口。

02

鲜木耳

毒素:叶啉类光感物质(卟啉)

产生原因:鲜木耳中自带大量该物质。

危害:食用后受到光照会引发日光性皮炎,严重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水肿、疼痛。

建议:如果要吃新木耳,一定要先焯水。

03

香椿芽

毒素:亚硝酸盐

产生原因:香椿芽该物质含量较高。

危害:摄入过多的亚硝酸盐会引起恶心、头晕、全身无力甚至呼吸衰竭。

建议:尝鲜可以,不要贪嘴,吃之前要用热水焯烫。

04

豆浆

毒素: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皂苷

产生原因:豆浆没有煮熟,出现“假沸”现象。

危害:豆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和皂角毒等会刺激肠胃,引起腹泻、呕吐、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

建议:煮豆浆出现大量白色泡沫时,是豆浆的“假沸”现象,这时豆浆的内部温度只有80-90℃。“假沸”后,应该继续加热3-5分钟,直到泡沫消失。

05

番茄

毒素:龙葵素

产生原因:没有熟透,半青半红。

危害:食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流涎等中毒现象。如果生吃,危害更大。

建议:购买时尽量避开有青斑的番茄,选择彻底熟透的纯红番茄。

坏了的甘蔗毒性这么强,也是挺考验常识的。

街上的甘蔗汁买了不少次,没出问题,多半是侥幸。

带娃的路上太多防不胜防了,真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只有处处多留心,不断增加常识,才能避免孩子被这些「不经意」伤害。

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不经意的「食物中毒」问题吗?欢迎分享到评论区,大家互相提个醒,一起守护孩子的健康~

来源:新浪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