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北京市2023年中招近日启动,一项已是第二年开展的试点,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在东城区、西城区的部分普通高中继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
随后,东城区、西城区分别发布了2023年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办法,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三毕业生经登记入学录取后,不再通过中考成绩入学。
(相关资料图)
试点办法公布之前,网络曾有传言称,今年试点范围将扩大,进而被误读为“北京将全面取消中考”。
事实证明,同去年相比,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的学校和招生计划完全一致。4月12日,一所试点高中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选择登记入学的学生仍需要参加中考,只不过,学生在中考之前就会知道登记入学的录取结果。”
北京市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改革?“这主要是为了落实‘双减’,探索普通高中多元招生录取方式。”上述试点高中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为什么选择东城区、西城区开展试点?这与两个区超高的普职比有关,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这两个区超过87%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升入普通高中,职普分流焦虑在北京市各区中最低,为改革留出了很大余地。
不过,北京正在迎来一个普通高中入学人口高峰,未来随着入学压力的加大,改革也将承受更大压力。
“预计报名人数不会少”
在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之前,初中毕业生只能通过考试成绩排名考进高中。
今年的试点学校与招生计划和2022年一致。东城区试点校为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西城区试点校为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和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前4所学校各登记入学计划为80人,西城职业学校附设普通高中班登记入学计划为100人。
学生报名资格十分简单,只有两条:已参加2023年初三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本区所在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三年级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地理、生物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卷面成绩不低于42分(卷面成绩总分值70分)。
之所以单独规定了地理、生物两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因为这两科考试在初二时已经结束。按照卷面分计算,42分相当于及格水平。
已被普通高中登记入学录取的学生继续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记为“合格/不合格”,不再参加中招志愿填报和其他招生录取。
也就是说,登记入学的门槛极低,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但每名学生仅可报名1所试点校。
试点校依据《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进行录取。符合条件的报名学生人数小于或等于试点校登记入学计划时,全部予以录取;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大于登记入学计划时,严格按照登记入学计划人数录取。
各试点校的报名时间为4月17日。“目前电话咨询的家长很多,预计报名人数也不会少。”上述试点高中相关负责人说。
多所试点高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登记入学的报名人数超过了招生计划,最后采取的办法是电脑随机派位,并未组织考试、考核等选拔。此外,2022年登记入学的新生与中考统招新生混合编班,统一教学。
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
与去年相比,2023年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办法又有细微不同,相关规定更为完善。
比如,西城区的试点办法增加规定,“要强化对已录取学生后续的学业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
登记入学的录取结果在4月22日公布,与中考有近两个月的空档期。“学生在此期间还是要积极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做好复习,并参加考试。”上述试点高中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改革宗旨方面,西城区的试点文件明确增加规定,改革是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元招生录取方式,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双减”相关意见规定,各地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在登记入学中,综合素质评价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录取标准,这将给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积累经验。
登记入学有利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此次试点学校中,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长期开办法语班,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有民族特色,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外国语特色明显,北京市西城职业学校则是附设普通高中班的中职学校,可以说是一所综合高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试点是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一种探索,实施登记入学,主要针对那些办学条件总体比较薄弱,招生缺乏吸引力的学校,对于普高中的重点学校、示范性高中,现阶段则很难实行登记入学。
登记入学试点高中并非“招生难”。多所试点高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都能完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薄弱校的招生规模确实较小,每届招生只在100人左右,而重点学校、示范性高中的每届招生计划可达三四百人。
北京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总量不大,大量非京籍初中毕业生无法参加北京中考、报考普通高中。因此与小学、初中相比,普通高中学位并不紧张。北京市教委《关于做好2023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升学申请且通过资格审核的随迁子女考生,可参加2023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录取。
职普比是改革重要前提
招生考试关系重大,东城区、西城区可谓最稳妥的试点区。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2-2023学年,东城区、西城区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为7926、11539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分别为6904、10250人,普职比极高,相当于87%、8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普通高中。
相比之下,海淀区、朝阳区能够升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比例分别只有78%、62%。
普职比高,报名登记入学的人数就相对有限,竞争不会过热,改革更容易落地。
另外,登记入学的报名时机也很重要,能够让登记入学的学生不至于拥堵。登记入学在4月17日报名,是在初三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之前,而“一模”是考生衡量自己中考排名的重要参考。
也就是说,那些想在中考冲击更好高中的学生,就不会在“一模”之前轻易报名登记入学。
相比之下,今年同样是第二年开展的中职学校自主招生的报名日期就是在“一模”之后,这又给了那些“一模”成绩不理想、陷入迷茫的学生多了一次选择,进而为中职学校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生源。
对于2022年首次进行的普通高中登记入学和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试点,《北京市教委2022年工作总结》评价为“取得初步成效”。
熊丙奇认为,让每个学生无须参加选拔性考试,就可进距离家最近的高中就读,并获得一样的高中教育资源,这是理想中的状态,也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努力的方向。
不过,近年来北京市普通高中已经迎来入学高峰。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普通高中分别招生6.18万人、7.4万人、8万人左右,增幅明显。
如果未来整体招生规模保持增长,普通高中学位紧张,普职分流焦虑抬头,那么届时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是否扩大规模,将面临更大的争议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