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实习生黄俊钧 北京报道
5月9日晚间,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相关规定,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资料图)
按照规定,上交所将于5月10日起对蓝光发展股票实施停牌。在停牌后的15个交易日内,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如果最终退市,蓝光发展将成为今年首个从A股退市的房企,也是今年第二家退市的房企。此前,新力控股已经于4月份挥别港交所。
蓝光触及退市“红线”,也给一批“披星戴帽”的房企们敲响了警钟。今年以来,已经有十余支A股房企股票面临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
上一家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而退市的房企,还是2018年的中弘股份。
退市危机
蓝光发展的退市风险早有先兆。今年1月31日,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
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从4月28日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末,蓝光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38.69亿元,同比减少1858.96%。
于是,蓝光发展于发布年报的同一日停牌,并于5月4日复牌后“戴帽”,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
复牌后,蓝光股价一路下跌。4月6日,由于收盘价低于1元,蓝光接到第一次退市风险提示。
此后,蓝光的股价未再反弹至1元以上。至5月9日15时收盘,公司股票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从而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按照规定,在此类情形下,蓝光的股票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相应的中止上市决定。
随后,蓝光发展将需聘请具有主办券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立即安排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份转让相关事宜,保证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让。
黑马陨落
官网简介显示,蓝光发展为蓝光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后者起家于制造业,前身为前董事长杨铿于1989年创办的成都市西城区兰光汽车零配件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蓝光抓住机遇,进军房地产行业,深耕四川地区。2008年起,蓝光开始向全国进军。2012年,蓝光房地产业务销售额突破百亿。
2015年,蓝光借壳迪康药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组上市。此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蓝光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一度被视为“黑马”。2019年和2020年,蓝光连续两年销售额破千亿。
但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去杠杆政策的深化,房地产业的流动性开始收紧,蓝光也受到影响。
2020年10月,在蓝光发展与平安旗下公司合作的广东佛山里水项目中,未能就一笔几十亿元债务的还款时间达成一致,且未兑现提前还款的口头承诺。业界分析认为,此举导致蓝光发展的信用受损,融资环境恶化,成为蓝光发展危机的导火索。
2021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债务违约问题首次公之于众。7月,蓝光发展发布两条公告,证实其构成实质性债务违约。
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蓝光就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自救,包括出售物业公司、出售项目、寻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但最终未果。2022年以来,蓝光在化解债务、引入战投等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此时,房地产行业下行态势不断加剧,蓝光的债务违约规模也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4月4日,公司有累计超过420亿元的到期债务未能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