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在患者诊疗全流程中,以药物为出发点其实有局限,企业如果只关注药物,但是前后端问题不解决,那么药物的价值仍然无法最大化,所以要将全流程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要扩大生态圈。” 近日,辉瑞中国区首席医学事务官曹峻洋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据曹峻洋分析,药企的出发点是药品,但“患者旅程”包含了全流程——尚未得病-发现症状-确诊-被给予诊疗方案-开始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或依从性管理,以及每个环节都会涉及的患者教育,因此扩大生态圈赋能每个环节,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患者赋能全流程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除了研发和生产创新药物,如何让药物在临床端得到合理使用并发挥最大价值,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峻洋举例称,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整个肺癌患者群体中仅占5%-7%。在很长一段时间里,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个位数。当时,鲜有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也缺少对应的靶向治疗。
“2013年,第一代ALK TKI在国内获批。辉瑞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临床和基因检测机构的合作,不仅找到了适合的ALK检测方法,也促进了国内肺癌精准检测、精准治疗的发展。经过10年的发展,我们也为临床带来了第三代ALK TKI,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50%。扩大生态圈的意义,在于围绕患者尽可能地协同更多合作方,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曹峻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曹峻洋看来,这10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肿瘤诊疗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目前肿瘤患者到医院就诊过程比较周折,在药物使用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生帮助,这些创新技术手段或许就能在患者管理、诊疗支持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让肿瘤患者全流程管理更加高效。”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肿瘤患者诊疗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与患者的健康素养息息相关。曹峻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如果一位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就很难充分理解医生给到的医嘱或者用药注意事项,从而影响到疾病治疗的结果。
“健康素养问题已讨论多年,但在科学的态度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因为健康素养的提高不是主观地向患者输出知识,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患者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了解到什么程度,从而更主动地参与整个治疗过程,让医患沟通更通畅,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治疗结果。”曹峻洋表示。
其实不论健康素养还是新技术的应用,其目的都在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诊疗服务或赋能。
但是曹峻洋认为,目前部分药品进入临床后并未发挥最大价值,“这涉及药品以外的多个环节,制药企业本身就有义务以药品为出发点,通过内在驱动力在全流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去和更多方合作,解决患者在诊疗全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制药企业的内在驱动力来自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要研发并推动优秀的药物上市,以实现商业价值,同时还要推动药物在临床被更好地使用,实现社会价值。所以制药企业有双重的内在驱动力去发现新药带来的新应用场景、患者需求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并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 曹峻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制药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各个分散的环节更有整体性地快速提升,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最终造福千千万万患者。
学术的态度、科学的证据
由此看来,肿瘤患者的最终疗效和预后不只与药物有关,更与全流程的每个环节息息相关,而在每个环节的完善过程中,学术和科学将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肿瘤的诊疗环节,如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均质化是目前需要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据曹峻洋分析,标准的制定不能只靠主观分析和感觉,而是要考虑背后的科学依据,要以大量国内外实践或文献为依托,而且标准一旦出台,在落实过程中是否有效,还要以科学的态度继续验证。
规范化则是对医生或患者行为的要求,但是要有科学的手段去评估这一要求的效果;均质化指的是不同地域、不同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要相近,那么要考虑这些医疗人员的科学素养是否一致,均质化的强大推动力是教育,教育也要依托于学术和科学。
其实不只是诊疗环节,在药物生命周期的黄金时间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学术以及医学事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曹峻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创新药生命周期的黄金时间是指以产品获批为界限的前三年以及后三年,这段时间需要有非常好的策略规划和执行落地。“而医学事务的职能焦点就在于利用科学的方式帮助药品获批后更好地为临床所理解和使用,真正发挥其社会价值。为了把这件事做好,不能等药物进入临床使用时才开始工作,而要在创新药生命周期的整个黄金时间段发挥作用。”
除了从创新药的黄金时间维度看待学术和科学的价值,曹峻洋还提出了“时间前移”和“空间下沉”两个概念。
曹峻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时间前移”是指更早地帮助市场做好准备接受新药、新机制甚至新的治疗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像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确诊一样,遇到检测手段不完备、精准检测观念尚未普及等各种问题;“空间下沉”主要针对中国患者数量大,但享受到创新药治疗的患者比例少这一痛点。近年来,国家通过医保以及政策扶持,全面提高创新药的可及性,让常见疾病或非疑难杂症的疾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治疗。
“但是要思考的是,随着创新药物可及性不断提高,从大城市不断往下沉,临床诊疗水平以及配套的医疗服务是否也顺利下沉了?”在曹峻洋看来,由于基层诊疗水平的发展更多在于医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就目前看仍落后于创新药物可及性的提升速度。
那么该如何加快这一进程?曹峻洋认为,关键还要靠学术和科学,疾病诊疗是基于科学来提高临床水平,其中同样涉及标准化、规范化、均质化问题,其中均质化对减弱这一反差的作用非常明显。
“‘上下均质’是均质化的重要涵义,虽然不可能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水平,但要尽量缩小差距。在这一过程中医学事务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不论是肿瘤还是其他任何疾病领域,只要企业想让药品服务到更多患者、想做到更多事情,就必须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时间前移和空间下沉方面,这也正是企业的医学事务部门要推动的事情。”曹峻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从更广泛的角度出发
曹峻洋认为,药物的生命周期与患者旅程并非是两条平行线,而是需要纳入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这其中涉及对患者痛点和真实需求的充分挖掘,也包含创新药物的应用、创新诊疗手段的推广以及诊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在这一帮助患者获得新生希望的过程中,科学和学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成为患者,经历从患病到诊疗到预后以及康复,这一‘患者旅程’中的众多环节。相对应的,药品的生命周期中,也包括患者偏好分析、临床需求分析等多个环节。如果某类疾病发作时无法进食,而药物需要口服,那对患者来说就是大麻烦,所以在药物开发很早期,患者的诉求就应该被考虑进去,那么谁来考虑呢?整个公司的科学研发和医学事务的团队。”曹峻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药物获批后,在临床使用中则要关注疗效和安全性,甚至通过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为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案。
“不论从患者旅程还是药物生命周期来看,都需要密切关注,但是仅靠感性的关心远远不够,还要有证据,不能只靠主观判断哪种方式可以规避风险或扩大获益,这一切都要有学术的态度、科学的证据,通过科学探索和循证实践去证明,这也是‘科学致胜’的意义所在,也是医学部提升医学倡导力的根本。”曹峻洋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