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汽车7月消息小杨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如何坚持做特教老师,融爱故事做特教老师是一种什么体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资料图)
——罗伯特·弗罗斯特
大学时,在同学的推荐下,汪思雨进入福利院进行实习,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特需儿童。在那里实习的两年间,她发现这些孩子更需要接受专业的指导、有效的康复。
2021年6月,她加入了杭州市上城区融爱儿童成长中心。之前在福利院接触更多的是肢体残疾的小朋友,所以来到这里对她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但好在她有着用不完的热情和耗不尽的耐心。她从幼小衔接班的辅课老师开始慢慢做起,课下积极参与中心安排的教师培训,课上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学习与完善。
在她工作第一年的时候遇到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的语言,也拒绝别人碰触。当时的他才两岁,许多时候哭完就随地小便,于是汪老师一见到他就抱着他。
最开始上课的时候,她因为教学问题不禁哭了起来,这个孩子在一旁看到了,拉着汪老师的手。他什么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那之后汪老师更加努力,每天晚上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做好提前准备来应对课堂上的“出其不意”。就这样不断学习、成长,慢慢地,她知道如何让自己发起的互动得到回应,也知道了应该如何和每个孩子相处。
现在,她担任Better课程组集体课的主课老师。由于上下午班级孩子的程度不同,课程也不一样,她经常要同时准备社交游戏课和认知课的内容。提起累不累,她笑了笑:当然啊,但是能看到孩子的变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她最大的鼓励与肯定。
她班级里有一对双胞胎小朋友,双胞胎妹妹是她课堂上的“小帮手”。有时候有些孩子没有及时回应老师发出的互动时,她会抬起自己的小手拉一拉、推一推他们进行提醒。感统课上的小游戏结束后,她会主动帮助老师把教具收拾好。但一年前刚来到这里的她,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麻木”地上课,伴随严重的刻板行为。
感统集体课上,有个孩子因为课前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荡秋千,不愿意和同伴配合,连游戏也无法完成。汪老师将他从班级里拎出来,帮助他平缓自己高昂的情绪,一点点诱导他完成自己的任务,跟上集体的进度。
“看过太多孩子第一次张口叫‘妈妈’的场景,也目送过不少孩子康复成功进入融合小学,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汪老师笑着说道。
汪老师说,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夏天整日汗湿衣襟,冬天沏好的热茶等入口已冰凉。但也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工作,观察一个孩子从没什么自我意识,到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并且会慢慢注意周边世界,是一件神奇又充满幸福的事。同时,她希望能和中心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