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贵阳新闻讯11月24日,记者从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县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上了解到,这五年,开阳县深耕优势,推动工业产业取得“新”突破。

作为全国磷矿主产区之一,开阳县坚持大抓产业、主抓工业,依托富饶的优质磷矿资源优势,锚定“基础磷化工、精细磷氟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主攻方向,深入贯彻“富矿精开”战略,全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十四五”以来,一批优强企业相继落地开阳,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2024年,开阳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98.14亿元、年均增速29.48%;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03.02亿元、年均增速35.95%,工业税收达23.99亿元、年均增速39.64%,三项指标较“十三五”末期,均实现“翻番”。

图为中伟开阳产业基地。甲秀图库/图

据介绍,近年来,开阳县坚定不移贯彻“富矿精开”战略,依托优质磷矿资源和磷化工产业基础,围绕基础化工、精细磷氟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三个主攻方向,深化资源利用,全力打造以磷化工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城市,为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基础磷化工产能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有力夯实。在探矿方面,已探明磷矿资源储量19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品位高于32%的优质富矿储量占全国80%以上;在采矿方面,已形成年产磷矿石产能1100万吨,开磷东翼矿等4个大型矿山建成后全县产能将达到2600万吨;在用矿方面,已实现年产黄磷15万吨、磷酸154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产能,在建3万吨无水氟化氢、司尔特15万吨湿法磷酸,开磷30万吨磷酸,优势产能持续扩充。

二是精细磷氟化工产业不断优化,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磷化集团梯级利用湿法净化磷酸实现从肥料级向工业级、电子级、食品级转变,已建成60万吨产能;黄磷综合利用尾气实现从“废气”到产品原料转变,已建成5万吨三聚磷酸钠、3.5万吨甲酸钠;在产业延链补链方面,聚力生5万吨氢氧化钾项目投产,填补了全省高端精细磷酸盐领域空白;清原含氟农药、齐麟腾达四氟化硅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氟化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稳定释放,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目前,全县已落地一批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形成年产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45万吨、六氟磷酸锂1万吨、铝箔2万吨的产能。特别是今年以来,安达、中伟等企业抢抓市场回暖机遇释放产能,三季度产值同比增长超120%。目前,开阳县正在全力服务保障在建的45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与10万吨磷酸铁项目,建成后,全县磷酸铁产能将达到百万吨,为打造全国“储能之都”进一步赋能强势。

记者 汪东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