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课题组研究组李晶
关键词产销差,产销比,冻品预期盈利
导语
【资料图】
猪肉是典型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产品。在常规周期内,屠宰企业一般以正常的毛猪价格水平,根据正常毛白价差,得出合理的猪肉出厂价格。但同时,猪肉产销差和冻品的入库、出库会影响猪肉市场的成交,以及猪肉交易价格的形成。由于6月份冻品出库、入库动作均较少,对猪肉价格影响较小,结合前文《量价关系研究——生猪行业基于供应偏离度对猪价影响程度分析》对6月猪价水平的预计,推算出6月猪肉均价环比上涨3.12%。
猪肉价格具有典型的成本定价特点
我们将生猪屠宰环节的各项损耗和费用组成分摊成本,则屠宰量越大,分摊成本就越少。而屠企再根据分摊成本,在生猪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一个标准的加成来确定猪肉价格,这里我们将其简单定义为毛白价差(猪肉价格-生猪价格)。由图1中可以看出,毛白价差多在4.0-9.5元/公斤。其中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生猪出栏减少导致屠企宰量较低,企业分摊成本提升,毛白价差整体水平偏高,期间均值为8.85元/公斤。2021年2月过后,生猪价格进入下滑周期,屠宰量逐步恢复,分摊成本减少,毛白价差恢复至4.0-6.0元/公斤的正常区间内。
未来若产能数据无较大调整的前提下,宰量大概率不会出现如2019-2020年期间的较大减幅,毛白价差或长期处于4.0-6.0元/公斤的合理水平。随着毛白价差水平回归合理区间,屠企多数仍根据生猪价格加上毛白价差制定猪肉价格出厂价格,属于典型的以成本为基础进行定价。
产销差与猪肉价格有负相关性,也会影响猪肉价格的调整
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带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我们暂将生猪总屠宰量定为猪肉的产量,将鲜销量定为交易环节的销售量,引入产销差(总屠宰量-总鲜销量)分析其与猪肉价格的关系。卓创资讯分别选取2019-2023年月度产销差、产销比与猪肉价格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理论上产销差为入库量,考虑屠企正常有周转库存,所以产销差数据总为正值。
2.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产销差明显减小,主要原因是此时间段正值本轮猪周期的上行阶段,入库成本提升,远期预期收益或下滑,屠企入库减少。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猪肉产销差基本维持在50万吨以内。
3.从相关性的角度分析,产销差与猪肉价格的相关性系数为-0.37,呈现相对一定的负相关性。也就是产销差扩大,猪肉价格下滑,产销差缩小,猪肉价格上涨。
冻品的入库和出库影响短时的供需,进而影响猪肉价格
因为冻品以分割肉类为主,而分割肉类的最佳存储时间在12个月左右。可以理解为如果当前入库冻品,未来12个月内都是冻品理论出库的时间。我们选择未来12个月的生猪均价作为出库的收入参考,将当前一个月的月均值作为入库的成本参考,两者价差作为冻品的预期收益。卓创资讯选取2019-2023年月度冻品库容变化及12个月内猪价移动平均值与首月均价价差(图3中简称价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呈现较高的一致性。即价差扩大,冻品出库利润增加,企业增加出库;价差缩小,冻品出库利润下滑,企业出库减少。而价差为负值时,企业出库转为入库。出库增加,猪肉供应增加,对猪肉价格是利空作用;而入库增加,生猪需求增加,利多猪价,而猪肉多为成本定价,因此亦同步支撑猪肉价格。
近
5年猪肉冻品出库、入库概率与对应猪价反映出,猪价在16-20元/公斤时,冻品出库概率高于入库概率;而猪价在11-13元/公斤时,冻品入库的概率高于出库概率;猪价在14.0-15.0元/公斤,入库与出库概率基本均衡。前文
《量价关系研究——生猪行业基于供应偏离度对猪价影响程度分析》中预测
6月生猪均价在14.57元/公斤左右,预计冻品出库和出库概率相等。但因国内屠企冻品库存处于高位,企业主动入库意愿不强,出库意愿亦不强,对猪肉价格影响或有限。
综上所述,常规周期里,猪肉市场的月度产销差基本维持在50万吨以内,而月度产销比基本在0.9-1.2,产销面无较大变化。仅冻品的出库和入库是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远期与近期的价差作为企业远期出库冻品利润的参考,另一方面,16元/公斤以上是企业选择出库冻品的最低价格。卓创资讯预计6月生猪均价14.57元/公斤,理论上屠企大概率不会大批量入库和出库,冻品对猪肉价格的影响响度较小。根据毛白价差水平推算,6月猪肉价格或在18.57-20.57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