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网·中经在线特别报道(王海珠 熊辉 荐稿:廖水兰)5月31日,大型院线公益电影《青爱》正式杀青。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雷志田,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邢海燕出席了杀青仪式。


(资料图片)

杀青仪式上,邢海燕秘书长特别代表张银俊理事长对电影圆满杀青表示祝贺,感佩所有参与电影拍摄的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并和雷志田副主任一起,为成年组演员王劲松、向能、王春子等颁发了青爱工程爱心大使证书,为青年组演员周笑一、杭子尧、刘思佳等颁发了青爱工程校园传播大使证书。

为配合这部校园题材电影,《青爱》电影集合了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两校强大的师生阵容。拍摄中,两所学校的校门、广场等场所,一度被临时挂上了“中海大学”的牌匾。这样的场景,最终会出现在上映的影片中。

谈到《青爱》电影的拍摄,向凯导演动容地说,《青爱》电影的口号是“唤醒、激励、奉献”。正因为这是一部公益电影,拍摄资金有限,他甚至导演、制片、编剧等多个角色集于一身,工作量特别巨大。三年近10版的剧本打磨,各方资源协调、资金筹集,两个月的进组拍摄,三四百人的大场调度,再加上众多的外景戏和夜戏,整个过程历尽艰辛。“剧组很多人说,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受向凯导演的感染,因为有为公益付出的共同追求。我自己也问自己,我能坚持下来是为了谁?后来想清楚了,是为了青爱,为了社会,为了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向凯说。

向凯导演透露,这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感动、致敬。主演王劲松老师在《青爱》电影中饰演班主任,从学校到剧组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王老师在北京电影学院本身承担着教学工作,他需要两边协调好时间,甚至连生日都是在剧组度过的。曾经连续三天高强度大戏持续了50个小时,但无论多晚下夜戏,王老师都会在第二天开机前30分钟抵达片场。在《青爱》电影饰演爱心大使的王春子老师,为了讲好影片中的青爱课堂,她查资料、做访谈,听课程,还专门随《青爱》剧组凌晨4点出发前往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晚上10点抵达北京,继续赶往剧组开会,以专业、敬业的精神,充分诠释了“青爱工程爱心大使”的深刻含义。

《青爱》电影拍摄期间,难免出现临时状况,主要是天气方面的原因。每天都有规划好的拍摄行程,如果遇到当天下雨,就需要马上修改拍摄计划和拍摄细节,避免耽误整个进度。遇到夜戏,很多演员就在山里打地铺,吃方便面。怀柔山里气温低,纵使冻得发抖,每一位演职人员和场务人员,都能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既定角色的拍摄。

被问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冲劲儿时,导演组与制片组的李昊宸谈到,能够参与电影拍摄,本身就是在做公益。本次共有300多名剧务人员参与了电影拍摄,他们哪怕是群演,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也都认真地反复揣摩。即使有的同学没有过表演经验,但是依然很热情、有趣。“在拍摄场地有房山的乡亲问我们,当知道我们是公益电影,是在为青少年助力时,他们更加支持我们。当觉得累的时候,看看我们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一下就又有动力了。”李昊宸说。

据了解,该影片基于青爱工程18年深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一线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由真实人物经历改编,讲述了一段关于两个少年自我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诠释了人与社会、成长与社会之间的能动关系。影片杀青后,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12月前完成后期制作,2024年择档在全国院线公映。

发布:中经网·中经在线

编辑:王海珠熊辉郑紫文

荐稿:廖水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