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张斯文
6月1日,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站”或“哔哩哔哩”,BILI.O,9626.HK,)发布今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公告。
其中,净营业额总额达人民币51亿元(7.3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0.3%。广告营业额为人民币13亿元(1.8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2%。
【资料图】
四大业务有升有降
从营收结构来看,一季度B站增值服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1.56亿元(3.1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5%,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加强了商业化能力建设,以及直播服务的付费用户数量增加所致。
同期,广告营业额为人民币12.72亿元(1.8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2%,公司认为是由于提供的广告产品优化及广告效率提升所致。
移动游戏在一季度的营业额为人民币11.32亿元(1.65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7%,减少主要是由于2023年第一季度缺少新游戏推出所致。
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的营业额为人民币5.10亿元(约7430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5%,主要是由于公司电商平台的动画、漫画及游戏(“ACG”)IP衍生品商品销售减少所致。
盈利方面,B站今年一季度净亏损人民币6.30亿元(9170千万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72%。
但回顾B站近些年来亏损情况,2017年起亏损幅度逐年扩大,到2022年全年亏损已达74.97亿元。
用户增长方面,截至第一季度末,哔哩哔哩的日均活跃用户达9370万,较2022年同期增加18%。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96分钟,与前一季度持平。月均活跃用户出现下滑迹象,由前一季度的3.26亿降至3.15亿。
回应内容创作者离场
在季报发布后,B站CEO陈睿也对前段时间的“停更潮”进行了回应,陈睿指出这些报道的结论是误导性的。
今年4月初,哔哩哔哩UP主发起停更潮的话题冲上热搜。多位UP主公开宣布暂停更新。一些观点认为,B站的砍掉一部分创作激励计划是导致离场的原因。
据一季报披露,B站当期的收入分成成本为人民币20亿元(2.8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8%。据统计,这是该指标近年来的首度下滑。
陈睿表示:“创作激励是给那些没能力挣钱的UP主,让他们有一点收入,主要针对的是万粉以下的UP主。因此创作激励减少导致UP停更的结论是具有误导性的”。
同时,B站发布了相关数据。
据B站官网的《投资者演示讲稿》披露,今年一季度,哔哩哔哩日均活跃UP主同比增长42%,月均投稿量达2250万,同比增长79%。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增加48%。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陈睿还提到了B站的UP主商业化进展。他表示,UP主的商业化在过去一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加强。通过与广告主的合作、品牌推广和创意衍生品的销售,B站的UP主们实现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根据B站的数据,2022年,B站的UP主们通过广告收入、付费会员和衍生品销售等渠道共获得了数亿元的收益。
营商环境受争议
B 站起源于小众文化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早期为区分用户群体实现社区快速建立起到显著作用,沉淀下来独特的产品形态。依靠其弹幕文化和一键三连、投币等特色功能,一方面充分拉近了创作者与普通用户的距离,使创作者获得精神性激励,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用户的社区参与感,增强用户的使用习惯。
然而,有市场观点认为,弹幕或是造成B站营商环境差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位名叫“内鬼Ayu”的UP主(内容创作者)认为,弹幕这个功能其实跟植入广告有很大的冲突。
他表示:“一般网购都是购买后才会有评价,一般差评都是给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所以,基本都可以做到90%以上的好处。而在B 站,在极端用户的加持下,几乎会给一切广告差评。”
也就是说,商品推广视频中充斥着大量差评的弹幕。而且在其他平台较好的带货环境下,商家投放时显然会对B站有所抵触。而且满屏的骂声不但没有提升形象,反而可能让大量的潜在客户看到这个品牌都不敢买。
同时,这位UP主介绍自己是“前迅雷破解版作者,前迅雷技术总监, 前腾讯专家工程师”,他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B站其实有能力控制这些弹幕的,理由是这类发言都非常简单,内容高度重复,直接 AI审核自动删除并取消发弹幕的权限就好了。然而B站一直强调的“弹幕礼仪”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这只能限制一些有素质的用户,就像平时宣传的不要插队和不要随地吐痰一样。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对于UP主们来说,要么选择了停更,要么选择了去其他平台。而B站在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向“抖音”和“小红书”靠拢时,变现能力却无法与这两个平台相媲美。
另外,用户群体年轻,弹幕模式去中心化,发言不用负责也使得B站内容创作者压力倍增。
不过,财通证券对B站的广告业务前景持乐观看法。
这家机构认为,B站广告业务增长的核心在于优质的用户群体,定位清晰、高消费意愿、高广告接受度等 B 站用户是平台的核心资源,社区化生态有助于品牌传播。
财通证券表示:“当前 B 站用户生态持续向好,平台商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商业化能力提升,有望推动公司广告业务保持较快增长。”(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