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孙煜、实习生陈科宇 上海报道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促进资源优化共享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日益凸显。


(相关资料图)

6月11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供应链洞察报告《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以下简称“《报告》”)。

这份报告分析了当前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一些趋势和主要挑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报告》提出,供应链减碳已迫在眉睫

供应链正面临日益紧迫的政策和市场减碳压力。在中国提出“3060”目标,政府通过碳交易加强排放监管的背景下,投资者、客户和行业对碳中和的重视度都大幅提升。

例如在客户层面,《报告》指出,超过15000家企业被下游客户要求通过CDP(碳信息披露项目)披露碳排放,也有53%的消费者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低碳产品和消费可以选择。

除了政策和市场的减碳压力,《报告》还指出,供应链ESG风险管理当前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ESG评级目前也被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以此来审核供应商ESG风险评估结果,强化供应链上的ESG管理。相关案例显示,供应商因违反环保法规而被政府关停,进而会导致供应链风险。

《报告》指出,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客户要求参与供应链环境及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尤其是知名品牌越来越重视供应链ESG风险管理问题,而这也正是很多企业可持续发展体系中的短板”。

针对供应链迫在眉睫的减碳要求,《报告》提出,“绿色”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未来趋势,“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建设”是发展方向。

“一流供应链的建设方向应包含绿色战略、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交付等环节。”《报告》指出。

例如,在绿色战略环节,比较成熟的企业应推进生态链上下游减碳行动,在所在的价值链中起到激发行动和厉行责任延申的领袖作用。

再如,在绿色生产环节,成熟企业应实现工厂中部分能源使用的绿电替代(光伏、风电等),通过应用微电网、能效管控、数字孪生等技术等进行能源调配、提升能效和成本优化。

对此,《报告》发布方领导,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白重恩评论称,绿色供应链是双碳和供应链领域的重要话题。政府提出双碳目标,对高能耗企业加强监管;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供应链下游客户增加对低碳足迹产品的偏好;碳排放成为ESG评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前瞻性的目光,探索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绿色”,本次《报告》还总结了“精益”、“韧性”和“数字化”等其他三项供应链发展趋势。

此外,《报告》发布方之一的施耐德电气还在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启动可持续影响力计划“减碳大师”第二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