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 广州报道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行动。6月28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营商环境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是该区自2018年以来营商环境改革的第6次系统性升级。


【资料图】

此轮改革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将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由政策政务服务转向产业生态构建,提出30个方面的重点任务、141项具体改革举措,力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据悉,今年1-5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6万户,同比增长 37.84%;签约项目已超150个,引进了孚能30GW动力电池、TCL中环25GW光伏电池等百亿级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约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69.4%。

从企业“保姆”到产业发展“守护者”

自2018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推出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实施近500项改革举措,集中破解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相比前5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此次改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当好企业“保姆”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产业发展“守护者”的角色。

此次改革提出将产业链纵深建设、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为主轴,加强与创新链、人才链、数据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李永伟说。

在产业链方面,改革通过构建以“六个一”(一名链长、一个链主企业、一个产业链联盟、一组产业链架构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套扶持政策)工作体系为核心的“双链制”,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在优化资金链配置方面,提出完善“开信融”平台、优化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碳金融衍生品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持续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在创新链方面,该区正全力构建“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我们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牵引,重点在集成电路、纳米科技、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策源地。”黄埔区科技局二级调研员季思介绍。

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首次明确了街镇、园区营商环境改革任务,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通过强化基层改革探索,不断激发基层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何德满表示:“要坚持问计于民,从基层中找答案。”

据了解,2022年9月,黄埔区联和街成为广州市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街镇。此次改革,该区提出推进联和街试点街镇建设,建立“部门+街镇+企业+商会”共同参与、协作推进的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在企业服务、行会商会建设、监管执法等领域先行先试。

“上下楼” 就是“上下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配套是关键一环。据介绍,此次改革在去年营商环境改革提升“硬环境”的基础上,继续在基础配套保障上加码发力。

在企业用地、用房保障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推行多宗土地整体打包的产业链供地模式,探索在片区尺度下二三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混合利用。

广州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筑设计总监黄玉琦表示,将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重点保障“万亿制造”产业空间,同时通过加速成片连片用地保障、加快建设用地报批、创新土地市场配置方式等措施,不断提升用地保障效能。

此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进一步做优“摩天工坊”等工业用地立体解决模式,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推动“工业上楼”“园区上楼”,打造一批样板项目,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就在“上下楼”“隔壁栋”的产业生态。

该区创新打造“集成”式云招商服务平台——产业载体超市,为投资方投资、选址提供便利服务,有力增强招商推介力和投资吸引力。

“强化‘载体招商’、推动‘工业上楼’,通过搜集整理区内超100个重点产业载体动态信息,将分散在全区的超1000万平方米载体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可服务1万家企业投资落户,实现‘企业找场地如同逛超市’。”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黄嘉庆表示。

此次改革对企业关注的水、电等要素保障也作出规定,如将充分挖掘加压站蓄水和调配能力,科学分析调配水量和水压,最大限度保障供水;加强现代化绿色低碳强电网投资建设,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为重点企业提供双源双回路接入条件。

据悉,该区正在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全国首创“智慧平台+智能电表”管理模式,实现“平台管理、计量装置、收费规则”三个统一,持续规范转供电收费,此举将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用电成本

此外,《方案》还提出完善住房、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如支持工业用地配套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区属国企闲置物业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模式,通过优化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公交、小型社区公交等便民服务车体系等措施,破解企业员工居住和出行等难题。

打造专业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也是此次改革重点。此前,黄埔区重点项目—华星广州t9项目筹建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创下纪录。

此轮改革,在政务服务方面,围绕项目筹建、审批提速、税务服务等,提出优化项目筹建合伙人工作机制、深化订制式审批服务体系、打造“埔小税”数字客服等举措,推动“审批大提速、效能大提升”。

在开放服务方面,改革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国际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提出探索拓展保税研发物理空间范围、推动黄埔南沙两区建筑工程领域港澳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士互认等举措,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统筹协调项目的筹建部门,我们通过组建专班、不断优化信任筹建、项目筹建合伙人等服务机制,全力推动筹建项目早动工、早建设、早投产,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比原计划平均提前6个月以上。” 广州开发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党晓玲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