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佛山、东莞报道

流水线上的自动化生产机器轰鸣运转几分钟,“投喂”的原料便可“吐出”成型的产品,厂长还可实时在屏幕掌握生产进度。这是大多数人对于制造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理想。

从事手机壳制造的老邓便是其中一员。怀揣着对智能工厂的向往,2018年的一次山东游学让他当机立断重金购入一套智能化生产设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老邓形容这次转型尝试,就像“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费了。


(资料图)

“设备买回来后,还要配备操作人员、找架构师写代码伺候这个东西,运行了一年,亏了至少有一千万元。”老邓调侃自己,“靠运气赚的钱,靠实力把它亏掉了”。

数字化是制造业的必经之路,但不少企业走了弯路。在近期的一次调研走访中,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中小微企业在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迷茫。这当中,既有老邓这样“大干快上”的冲动型选手,也有迫于经营压力主动寻求数字化降本增效的小微企业。

今年,全国各地仍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工作。以广东为例,在建设“制造强省”期间,目标是实现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但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究竟要怎么做?企业一致认为:数字化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企业赋能的手段。

“根本容不得纠结。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中小企业先活下去才有机会。如果一定要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解决问题,那没什么好说的,企业该投就投,甚至要比别人快,这样才能找到生存机会。”日丰集团首席信息官尹浪认为。

“不要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从工厂实际问题出发”,钇虹精密副总经理华建生发现,正在使用的数字化工具,一年费用仅需8000元,新手员工40分钟就能上手。在今年竞争更大、订单更少、利润下降的环境下,华建生希望通过数字化管理把员工手脚解放出来,让更多人力参与产品的良率提升、品质提升、成本下降。

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简化门槛”

在钇虹精密的工厂,除了部分分拣环节需要依赖人力,Type-C连接器的绝大部分生产环节已完成了自动化,一共45人的工厂每年生产上千万块的电子连接器。

东莞长安镇,电子信息和五金模具是这里的两大主导产业,两者的工业产值占比超全镇规上工业产值比例达91%。坐拥OPPO、vivo两大手机巨头,长安繁衍出上千家链接龙头的电子供应商。然而,消费电子的市场寒冬正席卷这里,整个行业陷入激烈竞争。

“电子连接器行业整个蛋糕就只够10个人吃,现在跑来100人抢,这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今年上半年,钇虹精密销售量同比增长50%,但下半年情况不乐观。年初,钇虹精密定下年销售5500万元的预期,预计只能达成80%左右。

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华建生舍弃了“人海战术”,加快推进工厂数字化转型。华建生认为:“越是充满挑战的环境,越是要进行数字化革新。因为要最大限度将员工从繁杂冗长的流程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注于产品良率提升、品质提高和产能增效上。”

转型成本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据华建生了解,连接器行业数字化过程中投入最多的是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这套系统涵盖了生产过程中的计划调度、生产监控、数据采集等诸多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但制造执行系统最低成本是四五十万元一套,这还是精简版本。像拥有两三千人的大企业,MES系统可能上千万元,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成本。”从成本和性价比考虑,华建生认为MES系统对于企业是“天方夜谭”。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是一片尚未被完全满足的市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近年来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第三方数字化服务提供低代码的功能赋能数字化转型。

以企业微信为例,在办公协同基础上,工厂能够在平台上快速构建各类应用,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借助服务商能力,建立企业内部管理软件、应用报表和应用大屏、物联网接入等。

更形象地说,企业微信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基座”,具备许多共性的工具能力,如办公协同相关的会议、文档、微盘、上下游连接;同时也具备开放接口,方便服务商提供更细分的包括低代码在内的各种数字化服务,以满足各行各业不同的需求,让工厂能够如乐高般搭建自己的数字化系统。

据企业微信透露,目前平台上已有1200万的真实企业和组织在使用,连接服务了5亿微信消费者,创造了上千亿的GMV。2022年,企业微信上的制造业日活企业数新增30%,其中500人以下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日活企业数新增35%。

2022年6月,钇虹精密开始正式应用企业微信,仅半年就通过企业微信实现了工厂生产制造流程的实时可视化,新手员工40分钟就能上手。“一年仅需要8000元就实现了数字化,这样的性价比是最大的优势。”华建生表示,过去订单需要签十几种纸质存档,现在在企业微信上只需十几分钟就审批完毕。

咨询公司Gartner的最新预测,到2023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9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19.6%。Gartner高级市场研究专家Varsha Mehta表示:“企业组织越来越多地转向低代码开发技术,以满足对快速应用交付和高度定制的自动化工作流程不断增长的需求。”

“我们经常说,企业微信是给这些工厂提供了一块画布和一支笔,让他们自主创新。”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行业拓展负责人卢青伟介绍,企业微信主要是提供连接价值,包括人与人、人与数据、人与应用、人与设备、人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例如BI环节,工厂数字看板实时在企业微信推送到每一个人员并进行数据分析。

企业数字化需动态迭代“因企制宜”

《中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报告》分析称,在数字化转型实践方面,与大型企业侧重于传统软件升级不同,中小微企业侧重于解决现阶段的关键问题,重点关注薄弱环节,将资金效用最大化,因此更适宜对外采购一次性投入少、使用门槛低的产品。

踩过坑的老邓终于意识到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将数字化投入放在供应链管理上。从去年开始,一直做跨境电商的老邓将公司部分市场调整回国内电商平台。外销转内销,企业面临着两套游戏规则的转变。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不一样,中小企业要解决核心的问题不是供给,是如何卖货。”老邓最近找到一个出路——上新。通过上新,企业一天业绩可达到2至3万元。

现在,老邓保持每周至少上新2-4款新品的频率,这也需要极高的供应链速度配合。在办公室附近,老邓专门建立了一个小型打样工厂,打造自己的完整研发产线。一款新品,先在自己的打样工厂小批量试制,爆款再外包给外部工厂。

随着制造业走向全链条全流程全要素管理,数字化生态搭建也应运而生。

“产品设计方案出来后,我们马上就发到供应链群里。设计、采购、供应商在群里马上反馈需要哪些五金、皮料,设计一个智能表格可以协同各个进度,与项目各方打通共享数据,这样做研发时就可以同步挑材料,设计打样效率会更高。”老邓认为,这类协同办公软件已经开发出类似ERP软件的功能,并帮助企业在研发阶段每个环节实现闭环。

“效率很重要,敏捷的反应很重要。”卢青伟认为,比如去年露营、飞盘这样的活动突然火了,各种定制化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制造业企业。这要求工厂要更快地打通订单、财务、销售、市场,敏捷地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出货。

除此之外,与以往单打独斗不同,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制造业与客户服务、营销等融合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洪群联认为,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主体多元、路径多样、模式各异、动态变化、快速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和互动、嵌入彼此产业链价值链体系,从而形成紧密关系,也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融为一体,形成新产业新业态。

2016年开始,日丰集团产品开始往工程类方向拓展,产品变得越来越丰富,集团的生产基地也在往其他省布局,并由此开启了集团的信息化重塑。“从市场的产品诉求开始、到研发、销售链路、最后到客户服务整个体系拉通,信息化系统使企业战略信息协同更加全面。”尹浪介绍,近年日丰集团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改造的大项目共有80余项,投入近10亿元。

在尹浪看来,企业数字化需要持续动态迭代。“制造业的日常管理天天都在变化。数字化如果没有跟上企业需求,实际应用会脱节。”尹浪举例,原来制造业的大部分数字化应用都基于电脑端,生产现场的操作都是基于工控机或现场电脑终端。现在,尹浪团队全面梳理业务场景,将需要移动化的场景剥离出来,在移动端设备上构建。

针对不同阶段制造业转型需求,各地近年也将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放在服务商供给能力上。例如,浙江提出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商,培育重点数字化服务商300家以上,其中数字化总承包商50家以上。

近年来,如用友等国内头部的数字化服务商,在从传统ERP向一体化运营类软件转型、从本地化部署向云服务转型。与此同时,还有快钱、美的、宝信、华为、京东物流等国内不同行业领军者,在自身供应链数字化进程获得成功后,积极尝试对外赋能,为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搭建有力支撑的生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