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傍晚,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对上半年的业绩情况进行了相关披露。
据公告数据显示,中国中免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8.58亿元,同比上涨29.68%;归母净利润38.66亿元,同比下滑1.83%;基本每股收益1.8685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改善,较去年下半年环比提升7.8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提升3.72个百分点。
【资料图】
从营收的增长可以看出,上半年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给中国中免的主营业务带来了积极影响。国内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向好,带动销售收入尤其是线下销售的持续增长。
消费回暖下业绩向好
中国中免主要从事以免税为主的旅游零售业务,旗下有包括烟酒、香化、精品、服饰、电子产品等在内免税商品的批发、零售等业务,此外还从事以免税业务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
从数据来看,2023上半年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358.58亿元,同比上涨29.68%;归母净利润38.66亿元,同比下滑1.83%;基本每股收益1.8685元。
从上述主要指标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中免的营收增长较为稳定,但是利润仍在下滑,整体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观点指数认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或与销售费用的提升有关。
财报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中免的销售费用录得42.74亿元,同比上升126.06%,公告中解释变动主要是期内重点机场客流恢复,导致租赁费用增加。同时受去年同期租金减免影响基数较低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让期内中国中免的成本有了一定增长。
虽然营收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中免的免税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上半年较2022下半年环比提升7.81 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较一季度环比提升3.67个百分点。
回顾近3年中国中免的商品销售毛利率,可以发现该项数据呈现逐年下降的状态。2022年底最新的毛利率已下降至28.02%的水平。在此背景下,2023上半年的毛利率改善或许会让市场对其信心有所增加。
业务发展上,据观点指数了解,中国中免目前持有最全的免税牌照类型,可以开展出入境、离岛、市内及机场免税业务,但部分业务的恢复情况不如预期。
其中机场免税业务方面,可以发现机场国际航班的恢复情况较为缓慢。以上海地区的机场为例,7月浦东国际机场境外航线旅客吞吐量为181.53万人次,仅为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数据的52.2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机场免税店销售收入恢复的速度。
对于中国中免而言,尽管目前入境游政策限制已经全部打开,但其仍面临供应链修复等问题,业绩公告中也提及了这一点。
深耕海南与免税挑战
海南是中国中免的主要业务市场,也是业绩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海南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在此背景下,离岛免税的销售增长也较为明显。
据海南省商务厅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323.96亿元,同比增长31%。另据海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63.18亿元,同比增长24.4% ;免税购物人数373.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观点指数认为,海南离岛免税的增长会给中国中免这类以免税业务为主的企业带来较多的利好。期内,中国中免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包括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税商业综合体—海口国际免税城和三亚国际免税城。
除了免税项目布局较早,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优势外,中国中免还与全球超过1300个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免税领域有着较强的资源优势。
项目储备方面,目前中免在海南仍有免税城项目处于在建状态。公告披露,海口国际免税城已于2022年10月开业,悦领湾项目已实现竣工验收,其他地块按计划推进中。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处于前期阶段,正按照既定计划推进中。
随着储备项目的落成和入市,中国中免的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而其海南的免税霸主地位也将继续得到巩固。
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中国中免在海南这一重要免税市场上具有主场优势,但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随着获取免税牌照的企业增多,中国中免也将迎来更多的竞争对手,这也给持续发展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中免表示,未来将充分深化现有优势,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竞争优势;继续推进集中采购,提高产品采购议价能力。
此外还将利用现有优势,积极开拓新产品线,形成新的驱动核,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利用品牌优势,发挥落地服务专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线上业务方面,据观点指数了解,中国中免目前除线下销售渠道外,还打造了一体化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衔接。
要关注到的是,未来海南封关对中国中免的发展也是一个大的挑战。据观点指数了解,按最新规划,海南会在2025年底前启动封关运作,封关后品牌方可自行开设免进口关税的直营店,流转税成本较封关前大幅下降,届时中国中免的免税优势将面临较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