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势,三大指数悉数上涨,沪指暂时站稳3200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这一波提前到来的“春季行情”,多家机构表达了对后续市场的信心,同时建议投资者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可选择“持股过节”。机构同时预计,春节之后,在经济复苏预期加强、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的背景下,A股市场或面临进一步估值修复。

五大行业板块新年涨逾9%

1月19日,三大指数再度强势收涨。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报3240.28点,涨0.49%;深证成指收报11913.26点,涨0.87%;创业板指收报2571.44点,涨1.08%。A股全市场有超3400只个股当日上涨。

自2023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最新收盘,2023年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已分别上涨了4.89%、8.15%、9.57%,此前一度跌下3100点的上证指数,如今已站稳3200点位置;创业板指则逼近2600点关口。

从行业来看,在大盘带动下,大部分行业也保持上涨,部分此前调整幅度较大的行业反弹更为突出。据统计,在31个申万行业中,共有29个收涨,其中涨幅居前五位的为计算机、非银金融、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电子行业,年内分别上涨11.42%、10.98%、9.50%、9.24%和9.04%。

普涨行情下,个股整体表现同样亮眼。截至1月19日收盘,2023年以来涨幅为正的个股已有4048只,其中1077只个股新年以来涨逾10%以上,占比约为27%。个股之中,最高涨幅已超过了100%。北向资金也持续大幅净买入A股,2023年以来的净买入额已超过1000亿元,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总和。

多数机构建议“持股过节”

年关将至,在年前行情亮眼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整体来看,机构表示,在市场预期加强、经济基本面修复的背景下,更倾向于建议投资者“持股过节”。不过,也有机构提示了高仓位持股的风险。

招商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在经济改善预期加强、流动性相对充裕、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资持续加仓共振之下,市场保持强势,复苏预期和北上资金主导消费龙头和蓝筹风格。节后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进一步增强,加上个人投资者资金有望活跃,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因此,持股过节胜率相对较高。

国盛证券也认为,经济基本面修复有望进一步加速,而“扩大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望成为全年主线。未来随着经济数据的不断好转,A股有望在震荡中缓慢上行。目前投资者担忧节前持股还是持币导致市场交投低迷,历史数据显示,A股在春节前后大概率会迎来“春节躁动”行情,建议持股过节并保持价值略小于成长的均衡配置。

“本轮行情超出了大部分人预期,上证指数重返3200点大关,后市大盘仍可以看高一线。”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投资者可重仓持好股过年,具体行业包括大金融、大消费等低估蓝筹龙头。

不过,也有机构向投资者提示了高仓位持股过节的风险。华鑫证券研报称,临近长假,市场交易热情有所下滑,虽然从长周期角度市场具备趋势上涨的条件,但节前并不建议高仓位持股过节。目前场内各大指数估值修复明显,尤其是白酒板块为主热门消费蓝筹品种,估值分位已经回升过去10年的99%之上。而在未来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新的不确定风险,指数也很可能出现短期波动。

企业盈利有望企稳回升

对于节后市场,机构普遍表示,经济基本面正在稳步回升,A股上市公司盈利也将有所改善。尽管节前对于市场预期的回暖已有演绎,但节后市场行情仍值得期待。

“2023年A股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当前已经出现积极变化。当前我国大部分经济数据已经有所恢复,五大基本面领先指标中已有4类指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制造业景气度、汽车销量累计同比)稳步回升,近几个月来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也在底部企稳。”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A股公司营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体上行,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至15%。

中信建投也预计,展望2023年,多板块在政策刺激、需求回暖及低基数下将迎来改善。2022年四季度以来,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托底、科技政策支持等均为相关行业的盈利提供了向上支撑。2023年行业配置优先聚焦包括计算机、半导体、医药、餐饮等在内的“盈利周期反转”方向,以及高景气的风光储、军工等方向。

广发基金也认为,总体来看,防控和地产政策的变化意味着经济预期有所修复,在资产配置的大方向上从股弱债强转向股强债弱,在股票行业配置上适度增加消费和地产链的方向。建议2023年配置策略主要关注三个方向,一个是以消费和地产为代表的政策优化受益者,另一个是以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还有一个是以安全为主题的自主可控。

而对于市场风格,安信证券表示,2023年核心资产的春天会更长一些,不以春节前后作为终止的信号,价值或比2019年初持续的时间更长,而成长的机会更偏向科技成长这类产业主题投资。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