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西安开始供暖,这是每年西安热力被“问候”最多的时候。

西安的供暖矛盾,年复一年地重复着。

主要大家不满意两点:一是价格高,二是暖气不热。


(相关资料图)

首先,关于价格。

看一下网上流传的各地取暖费表格,西安每平米5.8元,这个价格在全国来看是排在前面的,比很多东北城市都高,比如沈阳3.88元,长春4.5元。

深入分析这一价格体系,西安暖气费的“贵”体现在多方面。同样是100平方米的住宅,西安4个月采暖季总费用为2320元,而采暖期长达6个月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总费用仅约2200元。

西安市民不得不面对“采暖时间更短,花费反而更多”的尴尬局面。

横向对比更显差距:在郑州,居民按套内面积缴纳暖气费;在石家庄,供暖面积直接减掉10%-15%的公摊部分;而在济南、哈尔滨等城市,同样采用更为合理的套内面积计费方式。

其次,关于供暖效果。

很多人反映,即使按这个价格交了费,家里的暖气也常常不热。温度刚好卡在18摄氏度的达标线上,人在家里感觉阴冷,还是得穿厚衣服。大家花钱买了供暖服务,肯定是希望家里能暖和舒适,而不仅仅是“不冷”。花了比较高的费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取暖效果,这让人觉得很不划算。最后,关于“不冷”的说法。

之前有专家说“供暖不是为了你热,而是为了你不冷”,这个说法大家很难接受。因为这听起来像是在为供暖效果不好找理由。老百姓花钱取暖,买的就是“温暖”的体验,而不是最低标准的“不挨冻”。如果只是追求“不冷”,那根本不需要集中供暖,多穿点衣服也行。用“不冷”作为标准,感觉是降低了服务质量的要求。

联系小编:

zai-chang-a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