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新冠病毒疫情“囤药”风潮的影响下,人免疫球蛋白顶着“免疫神话”的光环,身价经历了滚雪球般的上涨。

单瓶价格从300元炒到2200元,7天涨了7倍多。为什么人免疫球蛋白瞬间爆红?这种药物真的能“对抗”新冠病毒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么是人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是用健康人血浆或血清进行分离、纯化、并经灭活、去除病毒等步骤加工制备而成。人免疫球蛋白中丙种球蛋白含量占90%以上,含有多种抗体。

其作用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免疫”,注射较大剂量的被动抗体后,使受者得到完全保护而不被感染;另一种是“被动-自动免疫",注射小剂量后,使受者得到部分保护,虽似被感染,但在被动抗体保护下症状很轻,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产生自动免疫。

人免疫球蛋白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被人们“抢购”的主要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一般用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且病重的老年患者、新生儿败血症等。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之上,有时需要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暂时性提高机体免疫力。

No.2

“人免疫球蛋白”在

新冠病毒治疗中的作用

“人免疫球蛋白”确实用于部分新冠病毒患者的治疗。但伴随这种药物的使用范畴一定有“重症”两个字。在新冠病毒相关治疗中,共出现了两种“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1月3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第一版)》中提到,目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重症、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者。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1月5日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有关新冠病毒的治疗方案中提到的“免疫球蛋白”是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这两种“人免疫球蛋白”有啥区别呢?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的抗体。而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大量感染新冠病毒的献血者的恢复期血浆中获取的,属于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与前者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对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新冠病毒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注射COVID-19免疫球蛋白,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两种药物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药物用量等均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专业判断。

No.3

普通人注射免疫球蛋白

用来提高抵抗力可行吗

首先,人体的免疫力最佳状态是“平衡”,免疫力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健康问题。其次,抢购并自行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强制拔高”免疫力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影响自身免疫力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外来异体蛋白,盲目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入人体内反而会干扰自身抗体的形成,导致自身免疫力难以建立。

可能产生副作用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筛查,但不能百分之百排除感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过敏反应和溶血性贫血等。该药品不良反应率为5%-15%,严重的不良反应率为2%-6%。

“产能”有限,重症优先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因原料来自人的血液,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该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

网购风险大且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人免疫球蛋白既属处方药,也属于血液制品,无处方销售和滥用的风险极大,私自使用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但“哭诉无门”,还有致命风险。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提到,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依法明确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明确对处方药网络销售实行实名制,并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调配。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求购、销售这类受到特殊管理的药品,也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

同时,也呼吁医生、药店、线上医药平台等守住底线,正面引导消费者。

来源:新浪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