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5家……
【资料图】
2月14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时提出了上述目标。
回望2022年,深圳取得了很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0家,比亚迪和顺丰首次上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0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首次跃居全国城市“双第一”;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实现稳定增长。
这些成绩的亮眼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加持。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至斌表示,深圳是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助力。
那么在2023年,深圳将如何实现新增上市公司40家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小企业或成为重要力量。
金融助力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进行时
2022年,在广东省内的四大“万亿俱乐部”城市,深圳的表现可圈可点:2022年GDP总量32388亿元,同比增长3.3%,跑赢了全国大盘;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出口增长13.9%,总量连续30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在2月14日下午的南山代表团小组会议中,李至斌表示,去年深圳市金融业增长了8.2%,证券业的增加值超过了20%,金融业在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 2022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137.98亿元,同比增长8.2%,三年年均增长8.3%。2022年全年,深圳市证券分支机构证券交易额84.2万亿元,增长21.9%,年内深圳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二。可以看到,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充满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对于2023年深圳金融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中心。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可持续金融中心,支持深交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为何要建设这些“中心”?李至斌表示,金融讲究聚集效应,机构、人才、资金、信息需要形成聚集,它也是像产业链一样讲究产业集中的。
需要形成上述中心,核心就是建立起“金融生态”。李至斌认为,生态有了,机构扎堆了,人才集聚了,资金就来了。
具体来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推进福田香蜜湖、南山深圳湾、前海桂湾等风投创投集聚区和罗湖红岭金融产业带建设;实现“20+8”产业“一集群、一基金”全覆盖;持续提升深圳创投日活动品牌影响力。
“我们有个数据,2022年深圳创投的新增资金量在全国各大城市是排第一的,所以这个(成效)也很明显,一抓就灵。” 李至斌说。
据了解,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已经跻身第九,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
计划新增40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需“接力”
除此之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今年深圳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5家,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在2月14日下午的南山代表团小组会议中,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至斌表示,对于“境内外上市公司40家”的目标,今年还是很有信心完成的。深圳是证券交易所所在地,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助力,去年深圳上市公司共42家,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李至斌认为,总体来看深圳2022年经济发展状况不错,在全国在一线城市中排在前列,但主要靠的还是排名前10的大企业。而深圳经济要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批又一批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实现持续接力。
如何让中小企业成功“接力”?“很重要的就是要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要抓住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政策,充分地用好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还有北交所改革的激励,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李至斌说。
李至斌表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不同的板块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服务,也希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资质特征、发展方向,选择适当的板块登陆资本市场。
“比如北交所,从去年开始挂牌上市以后,现在面临快速扩容的时机,而且它是专门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服务,这块是空间很大的。不一定说企业要成长到规模很大以后再来选择上市,其实中小企业早期发展阶段对资金更渴求,需求量更大。” 李至斌说。
2023年深圳GDP预期增长目标:6%
覃伟中表示,2023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就业1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实现6%这一目标,其实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全力以赴全面发力。不管是各部门积极行动,以多种创新招式“走出去”招商引资,还是深港恢复全面通关带来的消费热潮。可以看到,新年伊始深圳就已经吹响了“拼经济”的号角。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2023年深圳经济会呈现快速恢复态势,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可能会走出一条按季度逐步升高的增长曲线。另外,过去疫情中深圳产业转型升级逆势加快,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增长极,2023年也将迎来市场进一步扩张、产业链加快拓展的新机遇。
那么,“新机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圳将实施产业质量提升、产业平台提效、产业项目提速、市场信心提振和营商环境提升“五大行动”来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巩固提升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领先优势,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取得更大进展,抢抓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培育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积极发展金融、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我们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尽展其能、成就梦想。”覃伟中指出,深圳将积极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实用型、工匠式人才,力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万人年。
在深化深港合作的新要求与新机遇方面,报告提出,深圳将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携手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在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方面,深圳将全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全面提速。
而湾区的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建设。广东省人大代表、万商天勤(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大湾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各个部门都围绕湾区营商环境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深圳这个城市,它的力量就是法治先行,它的标签就是把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圳的金字招牌,这是这次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点。”韩俊说。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