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冯玉怡 广州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直以来,湛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日前,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简称《方案》),提出“把湛江打造成区域代表性强、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的总体目标。
《方案》还发布《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任务清单(2023-2028)》,包括重点实施推进海洋牧场绿色养殖行动、水产种业提升行动、深远海装备制造及升级改造行动、“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渔港经济区建设行动、海洋牧场精深加工产业提升行动、海洋牧场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海洋牧场科技人才培育行动、海洋牧场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智慧渔业实施行动等“十大行动”。
向海图强,深耕现代化海洋牧场,对于湛江而言意义非凡,也是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然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次《方案》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特点,从海洋生态建设入手又提出市场化运营模式。同时兼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特点,既突出湛江在育种、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的特色,又凸显了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智慧化装备的科研导向作用。
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
湛江是传统渔业大市,拥有庞大的养殖规模,完善的水产精深加工,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培养了广东恒兴集团、湛江国联水产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坚实的种业育苗技术基底,在水产产业链后端呈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
此外,湛江突出生态功能,提出将海洋生态建设与海洋牧场建设一体化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统一,拓展深远海立体海域开发利用。这也是为什么《方案》把“开展海洋牧场绿色养殖”放置“十大行动”首位的原因。
“过往我们在海洋发展中与海洋环境存在一定生态冲突,这次湛江提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其中深意彰显智慧担当。”在安然看来,海洋牧场是对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近岸养殖环境恶化的修复和改善,将生态保育和“双碳”目标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在推动海洋产业向深远海立体化发展时,海洋牧场绿色养殖为原来不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找到了从经济角度更好地平衡成本收益的路径,为海洋养殖业提供更加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22年,渔业总产量125.5万吨,渔业产值274亿元,产量和产值连续20多年居广东省首位,其中海洋牧场生产占较大比重。
“湛江发展海洋牧场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后端集聚度较高。”安然认为,海洋牧场现阶段建设主要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湛江接下来通过技术迭代升级,继续改良优化养殖方式,未来将会带来不错的示范意义和市场效果。特别是着力发展将市场引导与商业化运营相结合的模式,能进一步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在海洋牧场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方面,《方案》提出培育渔业产品市场和品牌,完善预制菜“12221”市场体系,五年内创设湛江渔业区域公用品牌5个、地方品牌10个、企业品牌20个。
同时,鼓励水产“走出去”,加快渔业外向型发展,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打造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和亚太地区水产品分拨中心。把握RCEP机遇,推进中国(湛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水产企业加强国际、省际全方位合作,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开通面向东南亚的水产活体国际运输海上航线和空中走廊。
“海洋牧场的建设不是不计成本,它需要通过整合优质海域资源,运用先进科技成果,构建投建一体化运营模式和创新标准模式来带动整个后端市场的发展,从而树立现代海洋牧场品牌形象,保证收益最大化,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十大行动”构建全链条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勾勒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蓝图的“十大行动”,背后并非彼此孤立,而是涉及种业、养殖工装、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渔业品牌、渔旅融合、智慧渔业等具有内在深层联系的全流程产业链条。从种业资源国际合作交流的产业链源头,到产业链末端的水产交易,环环相扣,形成全链条闭环模式。
海洋牧场不仅包括水产品的产业链,还包括休闲渔业、装备制造、产品精加工等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在修复海洋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体现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念贯穿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整体系统思维。
近年来,湛江在海洋牧场装备领域异军突起,“海上粮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市深海网箱数量达3516个,占全省70%。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1号”和“海威2号”相继投产,湛江湾实验室积极攻关优质鱼种育繁推技术。
《方案》提出,开展水产种业提升行动,建设南方水产种业基地,打造水产种业“硅谷”,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保、育、测、繁”现代水产种业产业格局,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体系。到2028年,建成10个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建成3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20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
受访专家表示,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2023.6公里,南面靠近琼州海峡,东临南海,背靠大西南,西临北部湾,毗邻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湛江此前已提出构建“一核四圈七组团”,即规划建设湛江湾海洋牧场核心区,吉兆湾海陆联动圈、流沙湾陆海联动圈、粤琼合作试验区海陆联动圈、北部湾粤桂合作联动圈,形成湛江湾、雷州湾、吉兆湾、硇洲海域、北部湾、流沙湾、粤琼协作区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组团。
安然分析,“湛江当仁不让提出打造水产种业‘硅谷’,除了地缘优势外,还有着湛江湾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 今年1月,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举行智慧渔业研究中心揭牌暨渔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启动仪式,此举打破渔业养殖“数据孤岛”,推动智慧渔业养殖转型升级。
《方案》还提出,开展深远海装备制造及升级改造行动,建设深远海养殖装备产业园,着力提升养殖装备转型升级,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加快布局重力式深水网箱、大型桁架类装备养殖。到2035年,建成深远海大型桁架类养殖装备30个,推动建设大型养殖工船3艘以上。
湛江一直以来积极探索“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方案》提出,构建“海洋牧场+风电”融合式发展,谋划建设1—2个综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海洋牧场+滨海旅游”,到2028年,打造4个以滨海景观为主的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完善5条,以渔旅为主要观光节点的精品路线,使滨海旅游成为湛江城市名片。
安然认为,在建设海洋牧场的同时开发海洋绿色能源,实现与风电能源综合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他建议,湛江可以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新品种培育以及智慧渔业方面有更多延伸,推动全方位全链条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