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扰动继续缓和,临近新年市场情绪升温
【资料图】
本周A股各大股指延续“新年开门红”小幅收涨。12月以来各类复苏政策相继出台,货币政策上央行宽货币持续推进,财政政策上政府扩内需战略逐步落实,市场风险偏好企稳带动A股新年后开门红。伴随疫情扰动的逐渐弱化,A股周内各大宽基指数均小幅上涨,仅科创50有所下跌。
如何看待本轮库存周期对市场的影响?
2023年年中大概率是中国新一轮库存周期的起点。从平均时长来看,本轮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被动去库阶段还会持续7-8个月左右,2023年年中大概率是中国新一轮库存周期的起点。通过领先指标来看,工业企业的营收增速将于2023年2-3月之间出现拐点,库存同比将于2023年6月-7月出现拐点。不过从当前来看,新一轮库存周期上涨动力偏弱。
历史上看, A股走势主要受到上市公司盈利的驱动,不过盈利周期滞后A股市场走势一个季度左右。当盈利复苏预期升温时,A股将提前上涨,当盈利回落预期升温时,A股也将提前回落。从信贷周期、股市价格、实际盈利、库存行为的作用机制角度,四者呈现信贷周期-市场走势-盈利周期-库存周期的依次变化。
A股在主动补库阶段表现最佳,在被动补库阶段表现较差。当国内位于被动去库周期内时,虽然库存同比仍在下降,但以营业收入代表的需求已经开始回升。此时A股上涨概率较大,平均区间涨跌幅为16.03%。在主动补库阶段,此时库存同比及销售同步上升,供需两旺。A股在这一阶段均收涨,且区间平均涨跌幅最高。在被动补库存阶段,此时需求已经开始回落,股市在这一阶段均收跌,区间平均跌幅为-17.52%。主动去库阶段,市场同样表现低迷,平均涨跌幅仅为3.71%。本轮周期中A股的表现符合历史规律,从库存周期来看A股未来仍有上涨空间。
库存周期对A股风格和行业的影响
不同经济周期内A股各个行业表现出现分化。能源行业整体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主动去库阶段表现垫底,跌幅较高。食品饮料在各个阶段皆有不错的表现。金融行业在主动去库存阶段展现出一定的抗跌属性,但在被动补库存阶段领跌。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这样的科技成长股在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表现不俗,不过在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阶段表现靠后。主要因为去库阶段流动性往往较为宽松,利好于科技股。家电、汽车、传媒、美容护理等可选消费股在被动去库存和主动补库存阶段表现亮眼,在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阶段表现不佳。
春节之后,市场或许将有更好表现
长期来看,经济与盈利或将从23年二季度开始进入到实际的改善进程,并推动市场持续上行。2023年二季度开始,随着疫情高峰的结束,叠加一系列可能的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消费或许逐步迎来复苏,企业盈利也会逐步修复,我们预计2023年企业盈利修复可能有两条路径,两种路径下企业盈利都将在23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区别在于盈利修复的斜率不同。
风险分析:1、消费复苏水平大幅不及预期;2、政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