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到了一年年报和一季报公布的季节了。
(资料图)
22年,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属于艰难困苦的一年。
疫情余威仍在,消费又不景气,上市公司的业绩自然也不太好。
不过,对上市公司来说,经济繁荣的时候,像是一次简单的考试,而经济等待复苏的前夕,更像是一次困难的考试。
简单的考试,是体现不出来学渣、学霸和学神的差距的。
比如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一场简单的考试中,学霸考了98,学神考了99,但是学渣从日常的50分进步到了90分。
此时最受关注的,不是学霸、也不是学神,而是学渣,因为他的“增长”是最亮眼的。
但是一旦碰到一次超级难的考试,学渣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因为他基础知识不牢固,学霸凭借认真、努力的态度和原来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学神,则是靠着无敌的天赋,依然保持高分。
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上市公司们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一、白酒行业
从总量上来看,白酒行业是一个处于“夕阳”的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 671.24 万千升,同比下降5.58%。
这是白酒行业自2016年之后,连续第6年总量下降。
但与总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酒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64%,17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占比接近52.9%。
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高端的几家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还实现了营收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例如茅台,营收份额已经从20年的16%左右,增长到了22年的19%。
营收是如此,利润也是如此。
2022年,17家上市酒企获得了白酒行业超过80%的利润,光茅台,就获得了整个行业40%的利润。
如果有没看过前面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前面我对于白酒行业的分析。
这就是消费+垄断的威力。
并不是白酒这个行业牛,而是高端、中高端白酒牛,他们符合了客户消费升级的路径,满足了客户更高的需求。
甚至已经成为了消费奢侈品。
所以对白酒行业的跟踪,其实很简单,跟踪营收、营收份额、利润、利润占比。
短期利润有所波动很正常,经济周期在波动,但连续几年观察下来,就可以确认,这个行业仍然在走集中度提升的趋势。
二、水电行业
年报公布之后,长江电力和华能水电的股价,又开始稳稳地向上走了,这就是水电行业的厉害之处。
即在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没有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之前,水电依然是低成本、清洁的发电来源,对比其他发电模式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人们对于电的依赖,决定了需求基本不可能减少。
另外自然地势,也决定了行业供给、尤其是优质的水电站位置,是有限的。
每年的利润变化,基本上就取决于水量丰不丰富。
水电行业,基本上就是每年稳定为股东提供现金流的行业。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两点,
第一点,由于电是民生基本保障,而且又是由国企来经营,因此很难提价。
考虑到前期的巨额资本开支,这点影响了企业的ROE,也会间接减少最后的投资收益。
第二点,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稀缺,水电行业的增长也是有限的,不像茅台扩产那么容易。
所以对于水电行业的配置,有点像压舱石,可以把最重要、但最安全的位置留给它,把它当作一只收益尚可的安全等级很高的债券。
三、片仔癀
关注片仔癀,其实可以参考白酒行业,最需要关注的是销量,其次需要关注的是价格。
从一季报经营数据可以看出,在核心大本营华东地区,营收依然保持了中速增长。
在有潜力的华南、华中地区,表现也不错,华南地区增长接近华东,华中地区增长超过华东。
比较可惜的是华北地区,可能是因为营销不到位以及客户本身了解度也不够,因此基本没有增长。
华北,尤其是北京、天津等地,本身还是具备不少的消费潜力,也值得去下苦功夫深耕。
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也保持了不错的增长,虽然由于经济基础略微薄弱导致基数较低,但东北地区接近64%的营收增长还是非常亮眼的。
除了不错的营收数据之外,上市公司在5月,也发布了上调产品价格的公告。
与白酒以粮食作为原材料不同,中药企业,尤其是高端中药,需要有高端中药材作为原料。
高端中药材近几年一直处于涨价趋势之中,例如牛黄、麝香之类,因此上市公司涨价的动力也会比较足。
对于涨价这个事情,肯定是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但是涨价以后是否还会影响销量,这个需要进一步跟踪。
如果涨价完全不影响销量,那意味着产品供不应求,客户愿意为涨价买单。
如果涨价略微影响销量,那意味着产品的品牌力没有那么强,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营销深入,慢慢销量也会恢复。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乌江榨菜,每次涨价销量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1、2年过去了,大家回过头来,榨菜还是好吃啊。
如果涨价极大影响销量,那就意味着客户完全不买账,典型的就是“听花”酒,接近6万一瓶的单价,关键是谁来买呢?有这钱买茅台岂不是更好?
个人预估,前两种可能性较大。
四、乳制品行业
2022年的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越发清晰。
之前的几年里,伊利虽然始终领先蒙牛,但领先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
22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除了婴幼儿奶粉仅次于飞鹤,在液体奶、成人奶粉、冷饮都是行业第一。
从营收上来看,伊利的营收基本上等于蒙牛+光明,而且对于蒙牛的优势仍在逐步扩大。
如果说白酒的生意是靠品牌,前几大酒企大家都活得很滋润,甚至后面的酒企也能赚钱。
那么乳制品就主要靠规模优势,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老大伊利吃肉、老二蒙牛喝汤、老三光明只能吃草。
更不用说排在后面的那些乳制品企业了,肯定是处于亏损或者亏损边缘。
可以预估的是,未来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会进一步清晰。
虽然乳制品这个行业天生有诸多问题(保质期、同质化),但是市场给予龙头伊利的估值也比较低,基本反映了市场的看法。
五、结语
有个著名投资人,李岳曾经说过,所有的行业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求爆发,供给扩张,大家看到这个生意不错,都来搞,快速把这个市场做大。
第二阶段叫需求放缓,供给快速扩张。因为经历了第一阶段以后,每个人都觉得我肯定是最后的赢家,开始捉对厮杀,这时候就看到利润率开始下降。
第三阶段叫需求继续放缓,但是产能开始扩不动了,因为大家都发现老大只挣三个点,老二可能都已经开始亏损了,老三是血亏,不可能再扩产能了。
到了第四个阶段,新的驱动力形成需求开始复苏的时候,你会发现供给已经被卡到一个非常小的范围。这四个阶段里面我们主要投的是第四阶段,当然了也会投第一阶段,但第一阶段很多公司实际上是VC和PE的阶段。
在不同行业不同的阶段的时候,其实需要的能力值也是不一样的。第四阶段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当第四阶段的逻辑展开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看起来需求的复苏或者增速是没有第一阶段快的,但是供给被卡死,赢家非常清楚,犯错的风险是极低的。
行业分析,同样也可以适用于一个阶段的宏观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GDP增速不断放缓,也代表着中国人民收入增速开始放缓。
这个时候,各个行业内部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用现在的词来形容,就叫“卷”。
为什么卷?因为没增量了,大家只能去抢存量。
但这最终也会让企业家们变得更加谨慎,原来的资本开支、各种投入可能不花了,变成了股东的现金流。
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格局也会越发清晰,头部企业的优势是扩大的。
所以,切记未来小心那些看上去“高增长”的小公司,多关注那些大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