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2年是N型电池技术商业化元年,那么2023年无疑是光伏电池技术从P型向N型转变的关键之年。不论是TOPCon技术还是HJT技术,抑或蠢蠢欲动的XBC技术,都在加速扩张。虽然目前看来TOPCon暂时处在上风,产业化进程走得更远,但是依然有许多专家、产业界人士看好HJT的未来,将其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
那么在这个黄金赛道上,当前的产业格局如何?目前的产能是多少,未来规划如何?谁是这个领域的主角,谁将成为龙头企业?
【资料图】
8家企业,12.62GW产能落地
2022年11月19日,隆基绿能宣布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HJT)电池打破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达到26.81%。不久之后,晶科能源宣布打破世界纪录,创造26.4% 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同样是破纪录,HJT的上限纪录要高于TOPCon。正是出于这种逻辑,不少业内人士认为TOPCon只是过渡技术,而HJT代表了行业的未来。
HJT电池技术有诸多有点,比如其生产工序简单,只有4道,远比12道生产工序TOPCon电池技术要简单。再比如HJT使用低温银浆,在生产制造方面更否合低碳、低能耗的潮流。此外,HJT相比TOPCon拥有更高的转换效率、更高的双面率,更低的温度系数,这都是目前企业可科研机构看好HJT的原因。
即便是目前明确投产TOCon电池的许多电池组件大厂如隆基、天合、晶科、晶澳、阿特斯也在同时进行HJT技术的研发与储备。可见HJT是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图中不可或缺的一条重要路线。
然而HJT成本高,经济性不足的缺点,也颇受产业界诟病。对此通威前董事长谢毅就明确表示“公司认为当前HJT电池的性价比优势对比PERC、TOPCon技术而言暂不具备明显优势,仍需要进一步研发攻关。”
虽然如此,但作为投资风口的中国光伏产业,从来不缺资本,而且资本对于优质产业、技术的追踪是积极、大胆的。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截止目前,有8家企业,合计拥有12.62GW HJT电池产能。
其中,总部位于安徽的两家企业华晟新能源与国晟能源最为积极,分别拥有5.1GW以及2GW异质结电池产能。而另一家老牌企业金刚玻璃在跨界光伏电池行业之后,果断选择HJT技术路线,并有1.2GW的产能落地。
除此之外,通威股份建有1GW异质结电池中试线。苏州潞能与晋能科技也有1GW的异质结电池产能。
330GW规划产能,央企成为扩张重要力量
光伏产业核心逻辑是降本增效,在增效方面,HJT潜力效率超28%,且光致衰减、双面率都要低于TOPCon电池。因此,业界普遍看好HJT的未来。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HJT市场占比为3%,2024年将增长至11.7%,到2023年市场占比将超三成,几乎与TOPCon并驾齐驱。
但在成本方面,HJT的成本则远高于PERC与TOPCon电池。根据目前主流的技术路线,TOPCon电池设备单GW投资在1.8-2亿元之间,但是HJT则超4亿元,投资效应并不占优势。
因此,通威股份的首席技术官邢国强表示,HJT规模化量产的三大关键“钥匙”在于提高效率,拉开与PERC、TOPCon之间的差距,通过银包铜等技术降低金属化成本以及有竞争力的组件成本。
不论邢国强还是其他行业专家看来,HJT提效降本的路径都是明确的。但是囿于目前的成本压力,因此现有产能还比较少,但是各路群雄已经虎视眈眈,提出了雄伟的扩张计划。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从2022年截止目前,有38家企业,规划在建的HJT项目多达53个,总产能合计330.4GW。
从企业方面来看,其中有传统电池组件企业如海源复材、中利集团、爱康集团、东 方 日 升、润阳科技等企业,也有新晋的企业如华晟新能源、金刚玻璃,金阳新能源、华耀光电。
除此之外,两类企业引入注目。第一类企业即央企。如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建材投资50亿在江苏江阴建设5GW HJT项目,华润电力与爱康科技合作在浙江舟山建设12GW异质结电池项目,华能集团在云南大理建设5GW异质结电池项目,国家电投在浙江龙港建设5GW产能。HJT成为央企进军光伏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虽然在技术积累方面,央企有所不足,但在资本方面,以及市场方面,央企则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通过与民企合作解决技术储备问题。比如华润、国家电投与爱康科技合作,华能与华晟新能源合作,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类企业即跨界企业。这些跨界企业多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或在原有行业内遇到业绩增长瓶颈,希望通过跨界光伏建立第二条成长产业。其中,典型企业明牌珠宝、三五互联,正业科技、奥维通等,他们跨界进入光伏电池领域,选择了HJT赛道,避免了与传统电池组件巨头直接竞争,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同时HJT较少的工序也对于跨界光伏的企业比较友好。
HJT六大势力,谁是主角?
HJT产业江湖没有传统的大佬企业,也可以说每家企业都是大佬。在产业格局未定之时,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在技术储备、产能扩张,市场推广方面积极拓展,建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选择了HJT领域的6家企业,从产能、技术积淀、战略决心方面,探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华晟新能源
成立于2020年的华晟新能源,目前无论是产能规划、市场拓展、技术路线的宣讲方面,俨然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
华晟新能源目前为止,投产产能为5.1GW,此外在安徽合肥、宣城以及江苏无锡还规划了35.8GW HJT项目。据华晟能源方面介绍,2023年规划HJT投产产能将达15GW,并成为全球首家HJT有效产能超过10GW的公司,其中现划出货量超4GW。
除产能规划为,华晟新能源技术方面也有重要突破。据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介绍,华晟新能源单面微晶已经能达到24.93%的平均效率,预计2023年初就将超过25%,未来设定2025年HJT的量产效率达26.5%、研发效率超过27%的目标。
人才储备方面,华晟新能源的创立者徐晓华曾在汉能集团担任副总裁,参与并主导了多项硅基薄膜和HJT电池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其CEO是原通威太阳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丹,首席技术官王文静曾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电池技术研究部主任等职。可以说人才储备充足。
市场方面,华晟新能源与电建华东院签订10GW异质结光伏组件销售订单。这对于HJT电池组件的拓展都有重大推动作用。
2通威股份
通威作为电池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在电池技术研发方面积累有年,在HJT、TOPCon以及其他电池技术方面均有储备。
业内专家表示,通威喜欢采用成熟技术快速实现低成本的方案以实现盈利的企业,在HJT的电镀铜、双面微晶和HJT电池开发上,投入巨大资源。而且电镀铜的路线,作为电池降本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任何一个电池企业都会重视的前沿技术。
通威前董事长谢毅也曾表示,公司长期看好HJT电池技术的发展潜力,并持续围绕HJT电池的降本增效进行系列攻关,目前公司HJT电池最高研发效率已达到25.6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替代银的金属化技术也取得重要成果。
尽管通威在电池技术路线上,并不押注一头,但HJT方面已经建立了1GW的中试线。凭借通威不论是经营还是技术储备方面的实力,如果HJT技术经济性达到收益预期,那么项目的扩张以及技术转型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因此通威也是异质结电池领域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3东 方 日 升
东 方 日 升异质结电池项目从2019年开始启动,在技术方面都有相应的储备。目前东 方 日 升在江苏金坛建有500MW的中试线。2023年上半年计划建设产能5GW,到年末产能规划将达到15GW。
对于东 方 日 升来说,其原有P型电池产能是否成为其发展HJT的负累,而且是否坚定走HJT路线需要进一步观察。
4爱康科技
2022年年末,爱康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HJT产能为820MW,第二条生产线600MW已完成调试,并已进入爬坡量产阶段。820MW,对于目前的光伏产业而言,确实算不上具有能够撑起行业格局的产能。但在目前许多企业的HJT技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即便量产也是处在中试线阶段,而爱康科技已经有接近吉瓦级产能,可以说实属不易。
技术方面,爱康科技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发HJT技术,目前其电池平均效率24.7%,双面率95%,转换效率24.7%,良率99%,发电增益15%。根据爱康集团官网显示爱康科技可实现100μm厚度硅片量产。在在硅料价格处在高位的当下,无疑会大大降低成本。
人才方面,爱康科技聘请HJT电池发明人木山精一为首席技术顾问,2022年10月又聘请原天合光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朱治国出任常务副总裁,可以说在人才储备方面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爱康科技在战略方面选择了与央国企合作,比如与华润电力、国家电投合作在浙江建设数十吉瓦的异质结电池产能。此举有助于解决资金以及市场拓展方面的难题。
5晋能科技
晋能科技是国内最早进行HJT 电池研发和量产的企业之一。早在2015年晋能科技就启动异质结中试项目,是我国首家实现异质结技术量产的中国制造商。2019年晋能科技异质结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4.73%。2021年,晋能科技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生态,与金辰股份合作开发首台国产微晶异质结PECVD工艺设备,有效带动异质结设备国产化进程。
此外,晋能科技还在浆料耗量、硅片薄片化、银铜浆料应用、优化铟靶材等领域推动异质结降本。
产能方面,目前为止,晋能科技有1GW左右的异质结电池产能。
6金刚光伏
2022年9月,作为上市公司的金刚玻璃宣布改名金刚光伏,表明其扎根光伏领域,拓展光伏业务的决心。金刚玻璃2021年宣布进军异质结电池组件制造领域,随即抛出了1.2GW的扩产计划。2022年该项目达产,在产能方面,可以说金刚光伏先人一步,建立起一定的产能优势。
此后,金刚光伏又于2022年6月,宣布与控股股东欧昊集团共同投资4.8GW异质结光伏项目,扩大公司异质结电池片产能。如果该项目达产,金刚光伏将拥有6GW的产能。
技术方面,金刚光伏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5.3%,最高效率25.6%,良率达到96.4%,银浆耗量达到120mg/W。
虽然跨界进入,但在市场拓展方面,金刚光伏已经有所斩获,2022年与REC Solar Pte.Ltd签订的HJT电池片销售合同,订单累计金额折合人民币约2.51亿元。
HJT领域相比TOPCon,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因此行业巨头,采取则多头发展战略,不轻易表明技术路线。但其他新晋企业则战略决心坚定,投入大量资源在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方面,则将迅速建立行业地位。有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加入投资金额巨大的HJT领域,希望借此在行业站稳脚跟。
正如华晟能源徐晓华所言,2023年将是HJT真正火速壮大的一年,那些企业能够在技术降本方面大举突破,带领异质结电池技术形成产业生态,拓展市场空间,将成为行业的龙头。那么谁会是异质结龙头呢?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