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北京报道


(资料图)

生物质能是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也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我国具备加快发展生物能源的有利条件,对城乡各类有机废物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对我国环境、能源和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4月17日,“奋进碳时代 构建新生态”第四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主论坛: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当日上午召开。与会嘉宾围绕我国生物质能的战略地位、发展进度发表了各自观点,并从建立新型生态能源系统、农村循环经济等方面提供建议。

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或将支持生物质能发展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就已将生物能质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规划提到,要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满足人民群众对生产方式更可持续的新期待。

在本次论坛,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推进生物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营造有利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二是扎实有序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在全国碳市场制度设计中考虑对生物质能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积极引导气候投融资加大对生物质能项目的支持力度,指导地方将具有明显气候和社会效益生物质能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促进更多金融机构为生物质能项目提供优惠金融服务;四是加强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开发,提升科技支撑生物质能产业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介绍了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三大战略意义:

一是发展生物质能是碳中和目标情景下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生物质能作为国际公认零碳可再生能源,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具有能源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同时每年可消纳大量有机废弃物,真正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因此近年来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朝阳产业。

二是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是资源能源消费大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问题日益显现,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高度,必须坚持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新资源观。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其中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是其中应有之义。

“因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大国,年年产生的农民废弃物、城乡污水垃圾等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超过35亿吨。”程慧强表示,尽管目前能源化利用接近5亿吨,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4100万千瓦,但与庞大的生物质能存量低碳能源需求增量、碳中和目标下减碳要求相比,我国生物质产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未来急需大力推进多元化利用。

三是发展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战略意义重大。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是践行我国提出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新资源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尽快建立农村就地收、储、运体系

当下,能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快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对保障农村地区能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我们每年数亿吨的农村废弃物没得到有效利用。”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表示,如果将农村废弃物通过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既能实现减排,还能增加农业的有机肥供给。

从分布式的资源利用角度,在我国城乡建设4.5兆瓦装机规模的生态能源电站,能实现生物质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热电炭肥”多联产收益比较高。“4.5兆瓦发电装机规模从原料烧、储、运的条件下,经济性比较好。”倪维斗表示,农村用能处于能源供给的末端,上百公里的运输收集相对困难。这样规模的生态能源电站把就地产出的能源就地利用,可解决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所带来的能源增长矛盾;如果是一个县好几个进行连网,还可以在可再生能源中发挥调峰作用,使电网消纳更多风光可再生能源。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名誉会长陈小平也认为,在东北、华中、华北、西北一类适用机械化收割的地区,可以加快建立固体生物燃料及生物储能新基地,建立流动成型燃料的就地压缩点和集中压缩站,建立成型燃料仓库。同时,推进“生物成型燃料+节能锅炉”“生物成型燃料+节能炉具”等模式,还能解决边远村镇医院以及农村分散的冬季取暖。

农村废弃物之外,生活垃圾作为生物质能的重要来源,不仅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还能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环卫处副处长简正指出,我国垃圾焚烧处理仍存在三点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市场方面。大型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需求不足,空间已经不多。在开展垃圾分类之后,部分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面临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县级焚烧处理设施有较大需求,但面临着技术储备、资金不足等现实问题。

二是政策方面。电价补贴政策已经退坡,焚烧厂投资回报下降,部分地区电价补贴常态拖欠,资本热度逐渐退去。

三是保障体系方面。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标准体系主要为城市而服务,成熟而可靠的小型垃圾焚烧处理标准尚不健全。另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行业积累和研究还不够深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