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广州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八年磨一剑,备受瞩目的深中通道预计在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中山的通车时间将缩减到30分钟左右,这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速推动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设计时速100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其中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创三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悬索桥;大桥桥面高达91米,是世界最高桥面海中大桥;大桥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是世界最大海中锚碇。
“深中通道项目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一个难度系数很大的超级工程,不仅融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也很长,非常需要稳定持续的金融服务。”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杨阳告诉记者。
杨阳介绍,深中通道是2016年12月正式动工的,从动工到现在,项目建设的资金链得到了安全有效的保障,这主要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等各方的支持。早在项目成立之初,我们就和11家银行签订了银团贷款合同,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后来随着金融政策环境的变化,我们又把银团贷款拆分成了联合贷款,以获取更加灵活、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广东中行在内的合作银行都本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理念大力支持我们,也尽可能给我们最优惠的利率条件。”杨阳回忆道。
记者从广东中行了解到,该行已为深中通道项目核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70亿元,目前已投放超20亿元。二季度,中行为其发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4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及存量贷款置换。
在粤港澳大湾区,像深中通道一样得到金融大力支持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还有很多。广东中行公司金融部相关负责人在近日举办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座谈会上表示,该行积极服务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支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南沙港、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超百个,为项目提供授信总额超3200亿元。
绿色金融方兴未艾
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岛南侧、高栏港东侧的蓝色海域上,55台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巨型白色“风车”迎风而立,将吹来的海风神奇般地变成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
该项目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1年4月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下游客户为广东电网,创造了广东省第二批启动建设的重点海上风电项目中核准最快、开工最早、投产并网最快的记录。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年上网电量可达7.29亿千瓦时,满足约100万珠海市民一年生活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2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43万吨。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的高效投产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记者从广东中行了解到,该行以牵头行身份为该项目成功筹组40亿元银团贷款,期限20年。截至目前,中行累计放款超11亿元。
广东粤电珠海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长奕告诉记者,这55台风机都是从广东本土新能源企业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下称“明阳集团”)购买的,购买前可以根据需求对风机进行定制和改造,购买后有5年的质保期,质保期内都可以免费维修。
据了解,明阳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的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是国内首个具备提供新能源发、配、售高端装备能力的企业,亦是国内前三、全球前五的风机制造商,主要战略客户包括中广核、三峡、华能、国电投、大唐、华电等大型国有电力集团,投运遍布全国700多个风力发电场项目,产品远销至意大利、巴基斯坦、越南、印度、日本、保加利亚等全球各地。
明阳集团副总裁樊元峰介绍,公司致力于能源的绿色、普惠和智慧化,正奋力打造全球知名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团。这一战略定位正好与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国际化基因相契合。
例如,2021年,广东中行联动澳门中行助力明阳集团在澳门发行3年期、2亿美元的绿色债券。这是澳门债券市场首笔工商企业绿色债券,也是内地企业在澳门债券市场发行的首笔民营企业债券。该绿色债券吸引了内地、香港、欧洲以及澳门本地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最高认购倍数近3倍,债券发行利率为1.6%。
又如,2022年,明阳集团在伦交所发行7.07亿美元GDR(全球存托凭证),中国银行作为企业全球存托凭证托管银行,为明阳集团提供多元化资金管理服务。
不过,明阳集团对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广大金融机构还有更高的期待。樊元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行业曾预测,要实现我国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139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应当对新能源产业链的产品创新、生产制造、发电运维等各个环节持续加大投入,同时通过“商行+投行”的联动与创新,为行业产生的新商业模式赋能。
樊元峰还希望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延期更长时间,因为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可以让新能源企业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据了解,今年初,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
他还表示,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产品往往研发投入大、回收时间长,因此呼吁能源开发企业与创新产品的制造企业形成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设备的创新与升级,形成质量高、有秩序的市场机制。同时,希望国家继续大力推进创新产品保险制度,降低创新产品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企业吐露心声亦是对银行的信任。业内公认,绿色金融是广东中行的一张名片。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6月末,广东中行的绿色贷款余额2600亿元,当年新增897亿元,增幅52.7%。
科技金融大展身手
科技金融则是广东中行的另一特色。广东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914.4亿元,较年初新增401.4亿元,增幅26.53%。其中,投向大湾区的贷款1693.94亿元,占比为88.48%;服务大湾区科创企业客户覆盖率21.62%。换言之,大湾区每五个科创企业中就有一个得到了广东中行的授信支持。
据悉,广东中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有三大抓手,一是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二是参与政银风险分担机制,三是积极开展投贷联动;目标是打造以信贷为主导、综合金融为特色的服务体系,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具体来看,科技支行建立了“五专机制”,即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审批流程、专门的风险容忍度和专门考核,同时推行“中银信贷工厂”模式, 即从过去的“审贷分离”转变为前中后台融合,共同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银行的科技金融起步较早,目前从省行到基层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创新是必要的,且对待创新要允许一定的容错率。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开展科技金融业务至关重要。
至于投贷联动,他认为其概念很早就从银行与内部投资机构的合作拓展到与外部投资机构的合作,如今这一概念的含义再度延展,更多是指联合多方力量打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例如,广东中行去年打造了“中银科创+”综合服务平台,举办多场专场活动,集合政府部门、投资银行、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产业链等多方的政策、资金和资源,为超1300家科创企业提供“融资+融智”支持,累计服务了全省超7成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记者还走访了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国银行横琴中医药产业园支行是园内唯一的银行网点,这家今年6月初刚开业的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专属打造了融合金融和中医药元素的特色设计,配套了“专精特新”“科技金融”“知识产权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
该支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入驻园区的优质企业,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前提下,中行的授信额度最高可以给到3000万元,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