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工作人员在美国夏威夷州拉海纳镇进行修复工作。图/新华社


(相关资料图)

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8月8日发生的火灾蔓延了20多天,这场自1918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大火灾让曾经的度假天堂近乎变成了“人间炼狱”。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29日,火灾已致115人死亡,受伤和失联的更是有上千人。

而美国的邻国加拿大持续四个多月的山林大火,还在持续肆虐,其产生的巨量烟雾和碳排放正在制造全球性的灾难。

大火烧出了美国、加拿大政府在应对灾难时的迟缓与冷漠,让世界看到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平时所宣扬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观所隐含的虚伪,水火无情的天灾背后已经显露出了更多“人祸”的影子。

美国夏威夷大火暴露了治理乱象

大火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抛去各种猜测,这场超级大火蔓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大的原因是多重的。

连日的干旱、飓风,管理的混乱以及制度的缺陷等等都是造成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个不缺资金、更不缺技术的国家为什么在面对这样一场火灾时表现得如此无力和冷漠,以至于当地居民只能通过自救实现自保,甚至要通过跳海的方式逃生?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这场大火发生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夏威夷群岛连年出现高温和干旱天气,进入8月以来该区域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很多地方的植被在高温的炙烤下迅速干枯,易燃物的累积加上“朵拉”飓风的侵袭,为火灾的产生埋下了一触即发的隐忧。而根据官方通报的信息,供电系统的故障最终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

天灾只是这场大火的外在原因,危机应对中所彰显的种种乱象揭露出无序无为的治理则是这场大火发生的基本原因。

由于干旱,近年来夏威夷地区颁布了强制限水的“限水令”,要求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要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否则将面临500美元罚款乃至更多惩罚措施。以至于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因为法律限制而无法全力灭火,民众甚至要使用瓶装水来浇灭明火。

当地法院虽然在火灾发生几天后宣布终止限水令48小时,但是对于持续近一个月的大火危机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用来预警的警报系统也因为种种限制未能触发使用,政府解释这是为了防止民众误读警报含义而加剧危险。但在民众看来,这恰恰是政府逃避责任的说辞。

在严重的危机面前,如果危机预案不科学、预警系统失灵,必然会给危机应对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如果政府治理能力薄弱,很容易就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

夏威夷毛伊岛大火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当地民众表示,“大火不是被扑灭的,而是烧光了所有之后自己熄灭的”。这正是对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失望之言。

美国向来自诩拥有世界上最民主的政府和最完善的治理体系,但是拜登政府在大火发生以后的种种表现却让2005年曾经发生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卡特里娜危机重现。拜登在面对记者提问时的微笑调侃回应,更是让政府的公信力和拜登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拜登政府在救援工作上的迟缓滞后以及漫不经心勾勒出了美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某种结构性缺陷,整个国家在大火面前似乎丧失了统筹整合资源能力,各方力量难以尽快集中起来、投入紧急救援中,人的生命权遭到了选择性忽略,这种体制缺陷是这场大火蔓延不止的根本原因。

也因此,超过6万人的夏威夷驻军在火灾面前无动于衷,旁若无事。而与平民区被烧成废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聚集了众多顶级富豪的豪宅区却毫发无损,泾渭分明。

如此种种让深受火灾冲击而产生巨大物质损失的当地民众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失望透顶,由此而引发的精神创伤也持续酝酿不断加剧,以至于有抗议者喊出了“夏威夷独立”的口号。

美国政府近年来已经多次因为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而失信于民,不论是2005年的卡特里娜危机,还是今年连续两次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附近出现的火车脱轨事件以及这场致命的世纪大火,都暴露出了美国政府在应急管理和社会责任上的严重形式主义和虚无主义。

当然在毛伊岛大火的应对方面,上至拜登下至当地政府的冷漠与无能,还有一个比较隐性的原因,就是与美国的选举制度直接挂钩。

毛伊岛上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原住民,而原住民的选票,对于美国本土的政党政治影响不大,所以岛上原住民历来都是被忽视的群体。

正如纽约时报评论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一场凶猛的大火后,我们才开始缓慢又冷漠地搜寻遇难者。”短短一句话道出了美国政府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幻象与虚伪本质。

▲这是8月18日拍摄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山火。图/新华社

加拿大山林大火危害重重

与之对应的还有其邻国加拿大持续四个多月的山林大火。截至当地时间8月30日,加拿大全国已经累计发生6025处火灾,累计过火面积超过了万平方公里,当日活跃火点1066次,有702处火点处在失控状态,多个地区依然宣布处在紧急状态。

这些山火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让天空的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了黑色,对当地以及周边民众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前所未有。其产生的碳排放也打破纪录,达到了亿吨的全新纪录,占到今年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随着火势的持续活跃,这一数字必然还会持续上升。

此外,加拿大的这场大火也还在持续袭击多个油气产区,大量伐木场也被迫关闭。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必将逐步显现,单是伐木场关闭这一问题都必将冲击这个森林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国家的木材出口量,进而影响到全球木材价格的波动。

与它的南部邻居一样,加拿大蔓延如此之久的大火也让内外舆论对加拿大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质疑。为了寻找解决方案,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史蒂文·吉尔博当地时间8月26日启程访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吉尔博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就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系列问题与中国进行开放和坦率的对话,并通过更为具体的方式进行合作。

打破阻力访华的吉尔博凸显了危机面前,加拿大政府不得不作出务实选择。

天灾固然可怕,但是杜绝人祸的次生灾难才是危机治理的关键所在。美国加拿大这两场大火,固然有自然因素作祟,而其背后的治理困境更值得深思。

撰稿 / 杨晓青(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研究员)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