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新闻关于美军的新闻冲上热搜,据国内媒体《环球时报》转载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官方网站的消息称,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18年以来,一家美国F-35战斗机的主承包商丢失了超过百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包括螺栓、轮胎和起落架等,经过测算丢失物品的总价值大约为8500万美元。在美方的披露中称,此事暴露了美国国防部的有关部门对这些零件缺乏监管和问责机制,这“阻碍了对损失零部件的后续处理工作”。
(资料图片)
《环球时报》转发相关新闻F-35战机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研制,这款已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一直被视为美军的杀手锏,是美国军工实力和战备力量的顶部象征。然而,该战机自服役之后,便受困于接二连三的坠机事故,其稳定性需要得到进一步检验;更雪上加霜的是,起初美国国防部是以“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为定位研发的F-35,如今该机成本却逐年攀升:据报道称,F-35前后累计花费的成本已经高达3,920亿美元!该战机成本的提升已经让美国有关部门越来越不可接受,而这也早已背离了“低成本”的初衷。
目前,被迭代的老版本F-35战斗机,尚未接受成本高昂的升级工作,就要面临被退役的命运。如今F-35相关产业链再次曝出零部件“丢失”的丑闻,可谓是已经震动了美国军界高层。针对国防部以及相关单位较为混乱的管理制度,美国人甚至怀疑,美军在面对一场真正旷日持久的、大规模高消耗战时,是否有持久续航能力。正如美国空军中将迈克尔·施密特在今年4月份警告的那样,零备件供应不足可能会危及美军飞机在下一场重大战争中的服役能力。可以说,他已觉察到了强大美军背后隐藏的战备隐患。
美军武器装备一向以高精尖著称那么,如今美国真的做好了一场高烈度战争的物质准备吗?
如果我们用二战美国“暴兵”的老思路来预测,从而得出“美国的战争预备能力肯定比二战更强了”,则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窠臼——事实上,随着现代武器的精细化与高成本,高科技武器越发“娇贵”,装备的零部件组成和来源愈发复杂,现代武器的战损补给难度愈发加大。多国企业合作研发、联合制造的产业链布局已经是常态,技术武器的科技含量虽然跃升,然而相比于二战时庞大体量的“武器海”,保养、维修和更换这些尖端设备的繁杂和高昂代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难以预估。
正在维修坦克的美国大兵先不谈海量的零部件的监管与维护,只谈现代武器的单价成本高出二战武器不知凡几,如何还能供养百万规模的总体战争呢?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初美国民用工厂一个月便转化成军工厂的奇迹已经在当今时代无法复制,在现代武器技术、成本、分工链和材料等越来越高的门槛限制下,那个下航母如饺子的钢铁洪流时代彻底成为了历史。
欧美现代化武器“产量低、存量少”的趋势已经在乌克兰战争中暴露无遗:乌军在整个北约全力以赴的弹药输送下依然抱怨己方炮弹处于绝对劣势,赫尔松方向的乌军炮兵指挥官甚至在推特上直呼“每日炮弹发射量已经降低为30发每天”,这凸显了北约武备难以想象的窘迫。承平日久,就连欧美地主老财家也没有余粮了啊!
正在检修设备的美军大兵再以法国研发的“凯撒自行榴弹炮”为例,法国全陆军对这门最为先进的自研火炮的总需求居然不过120辆,每月产量居然只有可怜的两辆,哪怕是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法国加紧了军备,也只不过堪堪提升到了每月6辆的生产速度,这样的常规武器生产能力怎能不让人摇头!
法国凯撒自行榴弹炮美军先进性能装备的产量、后勤与高成本始终是困扰着美军大范围列装的大问题,性能卓越的隐身五代机——F-22,只制造了195架就宣布停产,被诸多军迷称为军事工业之殇。究其原因,除了F-22昂贵的2亿美元单价外,高技术武器带来的高故障率使得每次维修保养都伤筋动骨、性价比极低,精细分工造成的零部件分散大大增加了系统化组装和统筹监管的难度,对各个产业链厂商的高度依赖也使得F-22成了易碎的钞票焚烧机,最终伴随着零部件厂商的转行和退出,F22生产线也宣布被提前关闭。
美军战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代战争无疑是科技含量的战争,但这决非意味着庞大数量的次级装备就过时了,更不意味着适用性的低科技含量武器不再能深远地影响一场假想中的大国总体战——利比亚战场上奔驰的武装皮卡、乌克兰战场上瘫痪在泥地里的先进坦克都印证了这一点,装备不能仅仅追求“精”,还要追求亲民和适用,可大规模复制的低技术武装与大体量消耗仍然极其有效,这是我们对美国战争潜力时预测时常忽略的一点。
以上情况,不仅要考虑到美国国内政治掣肘与经济情况对美国国防预算的限制——如今美军费占其GDP总量大约在3.4%—3.8%左右,早已不是20世纪80年代的5.5%至6%的巅峰状态;更要注意到这种先进性能武器过分复杂和精细化的零部件所带来的产业链的高成本、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这些都是美国战争潜力的重大隐患——毕竟众所周知,美国人令人望而生畏的军事优势恰恰是建立在它存在代差的科技优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