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1.公司基本情况


(相关资料图)

(1)两个十年计划第一个十年找到大赛道、大型产品把公司竖起来;第二个十年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实现多元化。

(2)业务范围赛伍技术做光伏背板起家,在2012年研发了POE胶膜,2013年开始小批量供货,上市以后通过募投资金扩大了胶膜产量;3年前围绕电动汽车进行业务开发,22年电动汽车类材料销售额在4.5亿元左右,主要围绕电池包;同时公司也在开发3C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半导体材料业务以及B2C的业务。希望到2029年,赛伍技术能够成为10个业务以上的多元企业。

2.光转膜技术——较为圆满的解决了过去HJT企业使用紫外线截止胶膜而造成的紫外线发电损失。

(1)技术专利有机物方向。转光剂技术基本专利在日本企业手中,赛伍获得唯一使用权,具有排他性,排他协议没有期限,并且被授权在中国国内生产。

(2)客户2月份开始给华昇进行批量化供货;REC、润海、梅耶博格、东方日升等均有很大概率使用光转膜。全世界100%的HJT厂家要么已经测试结束决定购买,要么正在测试中,要么是进入到中批量的测试。

(3)技术壁垒转光剂制成胶膜这一步有分散技术和粒径控制技术,未形成专利,但严格保密。

(4)价格目前标准单价比普通胶膜多8元(合计18元左右),再根据客户跟我们的紧密度、友好度和长期的契约,在这基础上我们继续打折扣。目前在日本做代工,预计3个月后在国内能实现每月吨单位的生产,成本会比进口降低至少50%,但暂不急于大幅降价。预计未来稳定量产以后,价格比普通胶膜贵4元,成本贵1元左右。

(5)成本现阶段至少在3元以上,1元左右保守估计在Q3实现。

(6)胶膜类型每家组件厂封装方案不同,与电池片质量和侧面密封方法有关,就光转膜在不同载体的使用情况而言,它在POE、EPE、EVA、TPO上都有效。

(7)未来发展要做成全球产品,预计未来价格不会变动很大,应该具有很高的客户粘性,能成为赛伍未来长期盈利的一个点。

3.HJT

(1)出货量2023年预计国内生产量5-7GW,华昇报给我们的需求是5GW,我们预计4GW;日升4月投产,预计1GW;润海有5GW的设备,预计今年也不会超过1GW;今年REC在量上比较有期待。

(2)客户群体国内组件厂家营销对象第一步瞄准的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市场;其次是国内华能、中广核、国家电投三家央企(比较欣赏HJT);最后是全面普及。

具体内容

Q公司基本情况?

A公司08年11月份注册成立,10年开始生产销售,公司目标是将公司建成一个高分子功能材料平台型企业,始终把3M公司作为标杆企业。公司制定了2个10年计划第一个十年找到大赛道、大型产品把公司竖起来;第二个十年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实现多元化。公司始终坚持原始创新的研发理念,于2020年上市。

业务范围赛伍技术做光伏背板起家,在2012年研发了POE胶膜,2013年开始小批量供货,上市以后通过募投资金扩大了胶膜产量;3年前围绕电动汽车进行业务开发,22年电动汽车类材料销售额在4.5亿元左右,主要围绕电池包;同时公司也在开发3C消费电子材料业务、半导体材料业务以及B2C的业务。希望到2029年,赛伍技术能够成为10个业务以上的多元企业。

Q光转膜技术进展?

A转光技术由来已久,最早应用于显示、广告和农用薄膜。目前世界上共有3种技术路线分别用无机物、量子点、有机物来完成。赛伍于2012年开始研发,于2014年完成研发,确定了有机物的技术方向(只有此方向才能实现既稳定,成本又低且易加工)。最开始试图用于普通电池片上面,进行了2年全球推广,但是由于性价比不是很好,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只有日本的一家做HJT电池自15年起使用至今。

光转膜技术在HJT上效果明显主要因为HJT有一弱点其电池片表面有一层TAC膜易被紫外线摧毁,是世界性难题。因此为了保护HJT电池片,HJT企业只能用把紫外线截止的胶膜,而紫外线是可以用于发电的能量,因此就会形成损失。

赛伍2022年年初重新启用技术,开始在迈为做了测试,在60片的电池片增加了8W,至今在迈为实验电站上已经用了近1年依旧很稳定,因此我们就正式开始向国内外所有HJT组件厂家推广这个技术。

HJT电池目前面临的“三减一增”问题:减少银浆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向银包铜和无主栅技术;再有就是薄片化;而一增是针对过去HJT企业因为使用紫外线截止胶膜而造成紫外线发电损失。目前光转膜技术是较好的解决了一增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华昇已经进行批量化供货,22年末完成中批量的导入,华昇已经决定所有组件都用光转膜。根据最近几次中批量测试结果,在华昇60片组件上能增加12W,个别组件增加到了14W(主要由于电池片差异),成功帮助华昇实现700W的组件目标,订单已经下了,2月开始批量化供货;在REC那边也得到了让他们比较满意的结果,大概率REC也会批量化使用;我们与润海(爱康&华润合资公司)也签了单,他们的设备在安装调试,可能Q2开始批量化生产,我们也将被他们批量化的使用;瑞士的梅耶博格也在进行中批量的测试,大概率他们也会用。因此光转膜被HJT行业普遍认为是必需品,只有用了它才能在性价比上与TOPCon竞争。东方日升据说在上周决策层已决定要把光转膜作为必需品来使用。

QHJT出货量?

A目前客户报给我们的需求量在2023年有10GW,,但我觉得他们没有这么快,他们目前应该只解决了减薄和一增的问题。目前他们用的是130的,个别有150厚的,他们的目标是120、110应该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问题。0BB确肯定能实现,快则今年年中,慢则今年年末,唯一有点悬念的是银包铜。华昇主栅线最理想的是正反面都换,妥协的话正面不换反面换,目标是2023年年底搞定。目前隆基、天合、阿特斯、晶澳内部都有实验计划。隆基内部据说有2.5GW的HJT投资计划,目前也在测我们的光转膜;阿斯特规模比较小,是纯实验性质;天合在评估是2023年年底还是2024年上。据我们与个别大厂技术、老板交流,他们确HJT会变成现实,因此他们没有放松对HJT内部技术积累。

2023年预计国内生产量5-7GW,华昇报给我们的需求是5GW,我们预计4GW;日升4月投产,预计1GW;润海有5GW的设备,预计今年也不会超过1GW;今年REC在量上比较有期待。

REC在新加披有600MW的产线一直在满负荷量产,在欧美销售每W比TOPCon高2毛钱;华昇在欧洲销售单价可以比其他组件高1毛5到2毛钱。这个主要因为其一,从30年的时间段来看,现在的HJT发电收益就能超过其他电池,但是出厂时的功率与TOPCon旗鼓相当,并没有优势(组件厂家目前最头痛的点),而对于未来30多年累计多发电能,在发达国家的电站投资商眼里已经有所认知,因此HJT在发达国家还是能够卖得动的;其二,发达国家偏好高科技产品。

国内组件厂家营销对象第一步瞄准的是欧美日发达国家市场;其次是国内华能、中广核、国家电投三家央企(比较欣赏HJT)。华昇目前针对国内央企的销售,央企能够接受1毛到1毛5的差价;最后是全面普及。民营的电站投资商一般不会第一口吃螃蟹,反而央企会对高科技产品有一定的期待和偏好。

我认为2023年是起步,国内几家之前没干光伏的新势力也在积极进行HJT投资。上海电气还没发布但是有5GW的HJT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Q光转膜不同路线差异?

A从事光转物质技术不是胶膜厂能够解决的,是科学层面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研究室和科学家,但光靠自身能力也不够,我们是与日本科学家合作的。

无机物用于短寿命的农业薄膜上已经很早实现,但是其长久耐湿热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量子点是针对显示材料研发的,但是量子点本身怕紫外线和湿热。显示器对寿命要求是10年,而量子点本身裸露在空间里面是满足不了十年,因此需要在外面进行包裹来保护它,而包裹技术很难,并且量子点生产加包裹成本很高。所以从战略层面讲,我们不担心其他厂家采用这两个路线追赶我们。

Q光转膜技术专利?

A光转膜的核心在于转光剂,这部分知识产权由日本企业那边申请了全球专利,赛伍获得唯一使用权,具有排他性,排他协议没有期限,并且我们被授权在中国国内生产。

我给国内高校的教授看过这个专利,这位教授在美国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他说是很难逃脱它的封锁。我们现在在国内也在委托这位教授在它的分子结构上面进行衍生的开发,是其他应用的,针对它我们也要付专利费,不过每年专利费很便宜。

Q转光剂制成胶膜这一步有无技术壁垒?

A有2个技术分散技术和粒径控制技术,对粒径需要进行筛选,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粒径分布。设备上普通胶膜机即可生产,但是在选别粒径上有理想曲线,这个没有专利,只是在公司保密(仅2人知道曲线)。

Q光转膜价格?

A标准单价比普通胶膜多8元(合计18元左右),再根据客户跟我们的紧密度、友好度和长期的契约,比如华昇跟我们能够签订绑定的战略协议,在这基础上我们继续打折扣。

目前光转剂在日本做代工,成本较高,但在日本专家的帮助下在国内已经实现中批量的合成,预计3个月能实现每月吨单位的生产,成本会大幅下降,我们会反哺我们的客户。

我们定价方法是基于价值定价,所以3个月后不急于大幅降价。

我们实现国产化以后成本比进口至少低50%,目前中批量已经实现成本下降50%。

预计未来稳定以后,价格比普通胶膜贵4元,成本贵1元左右。

Q光转膜未来发展?

A首先基本专利封得很死,模仿者很难绕开。我们目标是把它变成全球产品。我们公司接触的全球所有的HJT厂家中,国内华昇、润海、东方日升最积极,国外所有厂家都很积极。我认为光转膜也许能够成为赛伍长期优势,未来价格不会变动很大,因为如果定价比普通胶膜贵4元,组件厂收益很大,可以提升2个挡位,每个组件可以多获利15-20元,(当然现在不止贵4块,预计明年能够实现这个价格)因此认为跟客户粘度很高,而且我们是唯一建立了7-8年实测数据的企业(全球唯一),海外客户很认这个数据,这也能成为一个壁垒。

Q现阶段成本?

A暂时不方便说,现阶段是比较高的,至少在3元以上,贵1元是在国产化和良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1元左右的实现,有把握的话会在今年Q3。目前在国内中试阶段已经实现1元钱,通常意义上,扩大量产,按照化工行业的规律,是不会超过中试线成本。

Q国内大组件厂商是否实验?

A全世界100%的HJT厂家要么已经测试结束决定购买,要么正在测试中,要么是进入到中批量的测试。比如REC和梅耶博格已经进入中批量测试,国内华昇最快,头部厂商中晶澳和天合较快,隆基对内部进展保密严格,但已经拿了我们的产品1个月了,据说隆基准备投2.5GW的HJT。

Q光转膜用的胶膜类型?

A每家组件厂封装方案不同,与电池片质量和侧面密封方法(铝边框的密封有的用丁基橡胶,有的用普通硅胶)有关。丁基橡胶对水的阻隔性很好,水汽透过率0.5g左右,因此对于胶膜的要求适度降低;而普通硅胶水汽透过率大概在30g,就需要在胶膜上动脑筋提高水汽阻隔率,可能要用POE,这个取决于客户的自我方案。但从转光膜在不同载体的使用情况而言,它在POE、EPE、EVA、TPO上都有效。目前关系比较紧密的HJT厂家今年上半年用的EPE,下半年通过改进准备用较便宜的EVA,而我们加了转光剂的EPE、EVA在他那边测试都合格了

Q转光膜材料出货?

A不会受到POE材料供给的约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