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在公司干了六年,因为奖金问题与上级大吵一架。被迫辞职后,他发现公司人力资源部车水马龙,又有新人填补了空缺。
(资料图)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什么有的企业一边常年招工,一边逼迫员工辞职?当然还是套路。
一、常年招工的企业在哪里?
按理说,只要是正常的企业,谁都想保持人员稳定,毕竟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企业最喜欢的还是校招,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人员常走常招的模式其实带来的压力很大,因为人工培训和适应成本很高,离职成本远远大于用工成本。然而,不管你愿不愿意,由于行业特性和企业文化等原因,有一些经常招工的企业长期存在:
公司宁愿要新员工,不要老员工,他们的套路在哪里
1、保险公司。
多数保险公司所谓的招聘,实际上就是找人卖保险。当你把亲戚好友推销完毕,利用价值榨取干净,公司当然会逼迫你辞职。笔者曾经去一家著名保险公司应聘。一位管理人员用沙哑的嗓子、复读机的语句向我介绍招聘政策,看着十分可怜也无奈。
2、大型公司。
众所周知,大公司(员工超过一千,投资超过五千万)平台大、层次高、岗位多,用人需求也多。有的企业拥有员工几万人,常年流动几百人完全符合基本用人规律。有的企业是跨国公司,不常年招人,哪有人及时跟进?
3、销售和生产主导型公司。
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收入相对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不是公司不想停止招人,而是确实不容易留住人。如果不常年招工,就无法保持人员动态平衡。这类情况在加工厂最常见。
公司宁愿要新员工,不要老员工,他们的套路在哪里
4、网络公司
程序员竞争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数数他们的头发就知道。年轻程序员还能加班,薪酬待遇也低。超过35岁,由于体力和精力下降,难以适应加班节奏,再说社会阅历广,不容易被忽悠,还会抖落出公司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当然要尽快赶他们走人。
另外,还有打擦边球业务、灰色工作业务、高薪骗子企业,也会存在这些情况,基本套路就是:搞定一个算一个,主要招单纯的年轻人干活,把熟悉情况的老同志尽快赶走。
二、企业常年招工目的明确
一是发挥部门作用。
常年招工的单位,大都是大中型企业,制度健全,部门齐全。人力资源部干的就是招聘工作,常年有招聘专员混迹于各大网站和院校,不让招聘岂不是砸人家饭碗?
二是淘汰老、懒、旧。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民企的口号就是“不养闲人”。企业能不能发展,关键看是否有活力,特别是30岁以下年轻人作用发挥如何。常年招聘就是通过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不断筛选、过滤,吸收引进优质的青年人,淘汰那些思想老旧、行为懒惰、习惯陈旧且待遇要求较高的落后者,保持血液新鲜,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公司宁愿要新员工,不要老员工,他们的套路在哪里
三是树立压力导向。
从“996”说法流行于职场就可以看到,企业不顾一切提出这种非理性的口号,恰恰可以看到企业自身承担的压力何其之大。很多企业一旦做大,就毛病丛生。要么拉帮结派,要么尸位素餐,在推诿扯皮中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产。
公司常年招聘,实际上就是树立一个导向:谁都可以走,随时可以走。在这种态势下,真正的职场价值者才会受到公司的特别关注,也才有更大发展潜力。
三、员工需要做好什么?
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每天早上醒来后就必须奔跑,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后就必须奔跑,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有两种关系下级无法决定的。一类是父母。父母之命,天经地义。另一类就是上级。上级是更上级考虑的,与你无关。企业要常年招聘员工,员工当然无法阻止,但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提醒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
1、坚持始终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
21世纪最好的岗位不是死守一个岗位有饭吃,而是通过终生学习,具备岗位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哪里都有饭吃。
对于员工来说,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核心竞争力欠缺,可替代性太强。比如快递员,只要有一辆电动车就可以送货,这种缺少技术含量的岗位随时可以招人,也可以随时开人。但是,如果你在快递行业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就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就可以货比三家,择优选岗。
2、保持平和心态,正确看待跳槽。
既然跳槽和辞职都是正常现象,看待这些行为也要保持正确心态,不能鄙视跳槽者,也不能取笑辞职者,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了。
保持平和心态,不仅在于乐观面对,还需要积极进取。平时做好相关准备,该考证的考证,该关注的关注。如果一旦有事,离开没有负担,换岗无缝衔接。
公司宁愿要新员工,不要老员工,他们的套路在哪里
3、掌握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当今社会是法治社会。不学法,必吃亏,尤其在社会变化复杂的今天。企业常年招工的意图好理解,但是逼迫员工辞职,于情可谅,于理则未必相容。
员工如果主动辞职,就没有N+1的工资补偿和失业救济金补偿,这就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为了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企业无所不能。有的把员工调到苦累差的岗位上,有的动辄绩效考核罚款,有的随意降低工资,其实这些做法都违反了入职时签订的《劳动法》规定待遇。员工只要保留相关证据提供给劳动和保障局,就可以胜诉而且一告一个准。然而,多数员工并不知道这些,被迫离开时可怜巴巴,寄希望于老板发善心,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时代。
4、选准合适企业,跟对合适老板。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企业也是如此。一边招人一边踢人的做法,背后透露出的信息还是不诚信、不道德。
有些企业不把心思用在如何扩大生产和销售的主业上,反而对压榨员工利益降低人工成本这类蝇头小利乐此不疲。这种企业家把焦点对准自己人的人,自然目光短浅,难以凝聚人心。跟随他们干活,被欺凌的风险性极大。良禽择木而栖。与其如此,还不如及早离开,当然前提是解决好相关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