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资料图)

珠海是一座“推窗即景”的城市——珠江口西岸,伶仃洋飞云舒卷,港珠澳大桥隐若游龙。

43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珠海经济特区正式建立。彼时,中央要把珠海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商品生产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

43年,城与人,共同成长,相互哺育、相互提升。珠海的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成立时的2.6亿元增至2022年的4045.4亿元。

珠海毗邻港澳,拥有9348平方公里海域,绵延着224.5公里的海岸线,267个大小海岛星罗棋布,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等多个海岛成为国内海岛旅游标杆,生态宜居已经成为珠海走进大众视野的形象。珠海被赋予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使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位置,让珠海成为大湾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门户。

珠海经济发展的动力到底在哪里?其实,珠海还有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优势,那就是硬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珠海开始深入推进“二次创业”,探索在区位战略上找准最优解,在产业规划发展上有新作为。

如何锤炼成大湾区的另一新增长极,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已成为亟待珠海破解的新课题。

产业更替奔涌向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口西岸的一片滩涂地上,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香洲毛纺厂破土开建;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石景山酒店也打响珠海率先探索对外开放第一枪。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海国家高新区正式挂牌运作,一批批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珠海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传呼机、第一张多层线路板、第一张电话SIM卡……其中,以南屏科技工业园为代表,培育了格力电器、松下马达等一批明星企业,以不到全市1%的工业用地创造了全市23.6%的产值。

到了世纪之交,珠海开启国企改制。此后几年,珠海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春天”,珠海工业再提速,电子、电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逐渐形成以格力电器为龙头的电器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带动和牵引中小企业协同,正是拥有这样“穿越周期”的中坚力量,珠海打造出独属一方的产业生态景观。

2021年,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的首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确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4+3”产业为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上半年,7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593.04亿元,增长9.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7.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中,珠海入选企业数量共79家,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的“工业大市”佛山少11家。而在5年前,珠海入选数量仅有24家,全省排名第六,近年来陆续超越广州、东莞、深圳和中山。尽管从营收总量来看,与传统工业城市仍有一定差距,但这也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珠海制造业正以“攻城拔寨”之势迅猛崛起。

今年上半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08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1.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72.25亿元、增长52.5%,先进制造业投资207.46亿元、增长51.1%。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降临,珠海正在抢抓工业4.0时代机遇。

珠峰大道两侧,珠海新能源电池两大巨头,冠宇电池和鹏辉电池分布两翼形成巨大引力场,吸引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抢滩珠海。新能源产业成为珠海增速最快、最具潜力的“黑马”产业。

凭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洼地效应”,2019年珠海GDP超越江门和中山,排名蹿升跃居广东第六位,珠江西岸龙头核心城市呼之欲出。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一立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产业发展变动不居,这是经济发展规律。珠海的智能家电产业裂变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或许在未来还将裂变AI人工智能产业。珠海要打造产业森林,除了需要锚定目标、凝神聚力抓实干,还需要坚持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科创要素加速流动

1992年,珠海顶住各方质疑,用价值百万的住房和汽车重奖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彼时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不过一两万元。

“科技立市”如一声惊雷,开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之先河,引来了全国各地城市纷纷效仿。

从引进的第一家“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向追求“科技立市”的生态发展路径转变,这意味着珠海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

正是依托科技重奖,珠海打造出一时风光无两的“92黄金一代”,求伯君、雷军、史玉柱、董明珠等企业家选择以珠海为起点创业,远光软件、丽珠医药、金山软件也从此扎根珠海,就此揭开这座城市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史。

2010年到2020年,云洲智能推出全球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鲲龙AG600海上首飞成功,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天琴计划”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为珠海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个个“上天入海”的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成为珠海科技创新突围的利器。

在硬科技发展方面,珠海从来不遗余力。以集成电路为例,珠海在三大特色领域处于我国领先地位,分别为蓝牙TWS芯片、打印耗材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珠海企业研发的打印耗材兼容芯片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TWS蓝牙主控芯片出货量及销售额位列本土第一,电源管理芯片领域诞生快充头PD协议芯片双雄。同时,珠海还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新兴领域对关键芯片技术进行长线布局,诞生了一批具备高成长潜力的新兴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海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4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超过前4年累计总量,总数达到71家。今年1–5月,全市专利授权量1085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0.67件,位居全省前列,科创实力强劲。

“有形之手”也在力撑。

随着一系列政策支持相继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为多家企业争相竞逐的投资热土。来自澳门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纷纷进驻横琴。珠澳双方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珠海产业转型升级。

以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总部位于横琴,而制造工厂则设在珠海金湾。

广东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彬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湾区有高栏港这样的深水港,其区位优势能为企业提供生产载体和节约运输成本,而横琴的双15%税收优惠和人才落户等扶持政策,能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较强动力。”

守住改革开放主航道

在传统制造业发展起步阶段,珠海地处交通末梢和产业传播末梢,因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远离香港经济辐射带动,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当年,珠海与深圳同时提出发展港口,但同一个集装箱从珠海运到香港需要3000多元,而从深圳到香港只要300多元。巨大的区位优势支持了珠江东岸和北岸城市的大发展。”前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回忆道。

“然而,区位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产业发展阶段、交通条件变化、要素价格变化而动态演变。”经济观察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经过四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大湾区西岸的交通条件已大幅度提升,周边的产业和要素聚集情况开始逆转,珠海的新区位优势已经显现。

梳理珠海每个时期所担当的角色便能发现,过去43年,关于珠海的历史叙事一直在为改革开放服务,改革是其最大的底色。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珠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在经济特区建设中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其二,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位置,持续推进港澳与内地互联互通,做大做强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最后,珠海一定程度上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叶桂平表示,珠海应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度集成。尤其要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他提出,珠海应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一方面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动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优势互补,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加深国际贸易合作,提高进出口的自主可控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提升珠海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当前,珠海正积极融入国际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主航道,未来将继续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摸着石头过河”,以改革开放应对不确定的时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