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创金合基金旗下有2只基金先后宣布清盘,全年清盘的基金总数量达到5只。基金的清盘原因大部分因为规模过小。
据统计,创金合旗下还有27只规模小于5000千万的“迷你基金”,同样面临着被清盘的风险。
【资料图】
规模过小 基金寿终正寝
12月28日,创金合基金发出公告,宣布创金合上证超大盘量化精选股票型发起式基金(以下简称“创金合上证超大盘”)基金合同终止。
12月7日,创金合基金发布创金合鑫收益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创金合鑫收益”)终止表决生效公告。
今年以来,创金合基金旗下还有创金合国企活力混合基金(以下简称“创金合国企”)、创金合鑫益混合基金、创金合瑞裕混合基金等三只基金执行了清盘程序。
公募基金的合同中有规定,在基金正式运行后,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需要召开基金人持有人大会商议或者直接终止运行清算。
截止清盘日,以上五只基金的规模都小于5000千万。超低规模成了这些基金的“致命伤”。
业绩不佳 基金规模大跌
最近清盘的创金合上证超大盘是一只“发起式”基金。这类型的基金有一个特殊的清盘条件,在基金成立后第3年的那个自然日,如果基金的净资产低于2亿元,将自动触发清盘条件。
创金合上证超大盘成立于2019年12月27日,初始规模是1000万。这3年里,创金合上证超大盘的规模一直停步不前,徘徊在1000万到1500万之间。
在2022年12月27日,创金合上证超大盘资产低于2亿元,触发死亡条款自动清盘。
创金合上证超大盘三年来的整体业绩不佳,近三年收益为-5.76%,排名全市场365/388,垫底。
尤其是在2020年小牛市的情况下,年度涨幅仅为20.91%,大幅跑输同类基金平均57.25%的涨幅。
另外两只清盘的权益型基金同样业绩不佳。
创金合鑫收益成立六年收益11.08%,近三年收益仅为0.34%,排名在全市场垫底(1774/1907)。
创金合国企活力混合成立近五年半收益为11.54%,近三年收益为12.66%,排名同样垫底(733/847),近一年收益-28.29%。
这两只基金收益不佳的背后都存在频繁更替基金经理的现象。
创金合国企在五年的时间里换了5任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一年半。创金合鑫收益更是在六年的时间里有先后9位基金经理参与管理。
基金经理更换后,基金的投资策略通常也会发生变化。频繁更换基金经理往往使得基金的投资策略缺乏延续性,与“长期投资”的理念相悖,带来业绩低迷的苦果。
基金经理的快速更替导致创金合国企的持仓风格常年大幅漂移摇摆。
2020年3季度基金的十大重仓股是招商银行、格力电器、中国平安等价值白马股。
2021年3季度基金的重仓股已经变成宁德时代、紫光国微、航发动力等科技成长型股票。
到了2022年3季度基金的重仓股全部换成了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伊利股份等白酒消费股票。
五年间,创金合国企的总份额从最初3.13亿份下降到清盘前夕的900万份,规模下跌了97%。
创金合鑫收益的最新份额对比2019年巅峰时期数据同样下跌了97%。
“迷你基金”扎堆 清盘风险犹存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除了清盘的5只基金外,目前,创金合基金有91只基金在运行。其中有27只基金净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比例超过四分之一。
公募市场上,将不足5000万的基金称为“迷你基金”。而“迷你基金”长期资产过低都会面临被清盘的危险。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监管审批提速导致基金产品供给大幅增加,行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自然容易边缘化。
据北青报报道,近期监管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况说明、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时间点,若解决方案中提到持续营销,还需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名基金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对迷你基金的要求是基金公司需控制非权益基金的迷你基金数量在7只以下,否则就会影响产品审批。
行业分析师提醒,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尽量避开规模比较小的基金。
数据来源Choice,北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