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高企,光伏大佬抢签硅料长单;光伏玻璃价格暴涨,大批玻璃长单被锁;近来光伏胶膜也有紧缺的趋势,有企业又开始签订胶膜长单……
【资料图】
光伏市场如同股市那般,买涨不买跌。但也不尽相同,因为光伏市场的“买”,呈现出一大特色即“长单销售”,这种长单金额之高,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而且合同时间往往长达三四年、甚至七八年。
那么光伏圈为何热衷“长单”这种形式,长单背后又传递出什么样的息呢?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梳理了近年来5家产业链一体化化企业签订的长单,通过长单透视这些光伏大佬们的供应链,解读其间的竞合关系。
曾经长单合同,让大佬亏得血本无归
所谓长单合同,是采购合同的一种,往往指价格定为三个月或三个月以后的期货价格的合同。长单合同是由供应方与分供方,经过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合同。
因此,长单合同本质来说是一种期货合同。这里既有合作也有对赌的成分。这种长单合同的形式在光伏行业风行已久,而且教训深刻。
2006年7月,无锡尚德与当时全球最大的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亿-60亿美元的多晶硅长单。根据双方协议,从2007年起,未来10年内,MEMC将以预定价格为无锡尚德提供多晶硅原料。
合约达成后的无锡尚德掌舵人施正荣难掩兴奋,表示“能和MEMC达成长期供应意向是一件大好事。”“稳定的多晶硅供应,对于我们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从这时起,多晶硅价格一路狂飙,最高时曾经达到500美元/公斤。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加之欧美双反,光伏行业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又一路狂泻,触底时每公斤售价仅16美元。
这时的无锡尚德根本无力承担“高价”多晶硅。最终这份十年长单,以尚德赔付2.12亿美元的高额违约金的方式结束。
其实不止尚德,当年许多中国光伏企业都给挪威REC和德国瓦克等硅料巨头赔付了解约长单违约金。
中国的光伏企业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从此之后光伏长单采购不再锁量锁价,而是以一种更加智慧的方式锁量不锁价,分批采购,按月议价。
如今长单合同,大佬们各有打算
近年来,包括隆基、通威、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产业界的龙头企业纷纷打造光伏产业链一体化。其用意除整合资源,将利润最大化之外,保障上游供应链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其实与签订长单采购合同的意图不谋而合。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虽然同为一体化企业,但是一体化程度不同,各自供应链也不相同。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梳理了五大企业各自签订的长单状况,总计签订长单50个,合同金额5301.46亿元。
隆基股份一方为主,多头布局
隆基作为硅片、组件领域的双龙头,对硅料以及组件相关辅材需求颇大。隆基通过大量的长单采购,保障供应链。
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隆基签署了12份硅料长单,合计锁定138.64万吨硅料。
从长单签约对象而言,隆基与国内硅料巨头通威、协鑫、新特、大全、亚硅都有合作,然而亲密程度却不尽相同。
对于隆基股份而言,联系最紧密的供应商无疑是通威。2019年6月3日,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威股份战略入股隆基股份宁夏银川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隆基股份按照对等金额战略入股通威股份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入股后持有该项目30%股权。
此外,根据协议,2020-2022年隆基股份每年向通威股份包头公司采购不少于3.7万吨多晶硅;通威则像隆基银川公司采购不少于12.5GW的硅片。
2020年双方更新了协议。通威的永祥新能源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增资扩产,隆基股份保持15%持股比例同步增资。此外,隆基还参股投资云南通威(云南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持股比例49%。
协议中还有一条内容可见双方关系之紧密。隆基股份与通威股份以每年10.18万吨多晶硅料的交易量为基础目标,即“隆基股份的硅料需求优先从通威股份采购,通威股份硅料优先保障供给隆基股份”。
2022年双方签署两年20.36万吨的多晶硅长单,正是这一协议的延续。
除硅料之外,隆基对于光伏玻璃也有大量的需求。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2019年至今,隆基共计签订了6份硅料长单,入选隆基供应链的企业有福莱特、彩虹新能源、南玻A、德力股份以及义光能。
从采购量来看,隆基的光伏玻璃主要来源于义光能以及福莱特。其中仅义光能就为隆基提供了不少于年度需求量的35%的光伏玻璃。
除此之外,隆基股份还与爱康科技、营口昌泰铝材有限公司签订了光伏铝边框采购长单。
通威股份谁买我硅料,我买谁硅片
作为硅料、电池片双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对于供应链的需求来自于硅片。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近年来通威股份与隆基、中环,双良节能、上机数控、京运通、美科股份等签订了114.53亿片硅片。
2018年5月28日,通威与中环股份签署了一份大额长单合同。中环从2018年-2021年三年时间向通威采购7万吨多晶硅以及1.8GW电池片。通威则在此期间向中环采购24.1亿片硅片。今年通威与中环的合同到期,并没有新的续签消息披露。反而是中环与通威的竞争对手协鑫以及大全能源签订了巨额订单。
通威则于隆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除此之外通威也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与双良节能、晶科能源、上机数控、京运通、美科股份订立硅片采购长单。
作为硅料领域龙头,通威股份在供应链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与采购其硅料的企业订立硅片供应合同,具有互补性,而且更加可控。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通威大手笔进军组件领域,是否引发与其他组件企业的竞争,从而对硅片的供应产生影响,亦或通威会进一步布局硅片产能,从而建立全产业链,则需进一步观察。
晶科能源供应链没有协鑫
晶科能源产业链包括了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作为曾经多年雄踞组件出货量头名的龙头企业,晶科能源年产量巨大,这意味着大量的原材料的需求。
其中最重要的是保障硅料的供应。为此晶科能源与通威、新特能源、瓦克以及大全能源签订了约88.18万吨硅料长单。
从硅料供应企业来看,这其中并不包括另一家硅料巨头协鑫。而晶科与通威的关系颇有点类似与隆基和通威的关系。
2021年2月10日,晶科能源与通威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通威股份按30%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晶科能源按35%股权比例战略参股通威股份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双方按股权比例分红。
除此之外,晶科能源占有新特能源的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9%的股份。
一边签订长单,一边投资入股,晶科能源的硅料供应链有了双重保障。
电池片方面,由于晶科能源的组件产能大于电池产能,因此电池片有一定的缺口,需要外部采购。
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晶科能源的电池片供应商包括润阳股份、通威股份以及展宇新能。
同样,作为组件领域的头部企业,晶科能源对光伏玻璃也有巨大的需求。2020年12月31日晶科能源与福莱特签订了为期三年,总计3.38亿平方米的光伏玻璃供应长单。
此外,晶科能源还与福斯特签订了光伏胶膜供应长单。
晶澳科技供应链没有通威
晶澳科技的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其中的缺口在于硅料。为此,从2020年以来,晶澳科技与协鑫、大全能源、新特股份等企业签订了5份硅料长单,合计采购量53万吨~59万吨。
这其中,最大的采购量来自新特能源。除了采购新特能源硅料之外,晶澳科技还与晶科能源一起入股新特能源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其中,晶澳持有9%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晶澳科技的硅料供应商里,并没有硅料龙头通威股份。
光伏玻璃方面,晶澳科技的供应商为彩虹新能源、安彩高科、亚玛顿。
硅片方面,2020年与京运通签订硅片采购长单,采购量为2.6亿片,合同期至2023年底。
电池片方面,晶澳科技润阳新能源签订供应合同,合同期至2022年12月。
天合光能偏重新势力
天合光能相比上述四家企业,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供应链不仅包括硅料而且还包括硅片。
硅料环节,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统计,2020年以来,天合光能共计签订了3份硅料长单,合计采购量17万吨~18万吨。
这其中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以及南玻A。
从硅料长单合同情况来看,天合光能锁定的硅料供应量远低于隆基、晶科、晶澳三家企业。这可能与天合光能有意自建硅料厂有关。
2022年6月17日,天合光能发布公告,拟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该项目的建设将达到提升天合光能产业链一体化程度。
除自建产能之外,早在2020年11月,天合光能还与通威股份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投资建立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其中天合光能在各项目公司占比为35%。
硅片方面,天合光能签订了7份长单,合计61.345亿片硅片。由此可见天合光能侧重点在于保障硅片的供应。
与天合光能签订长单的企业包括了京运通、双良节能、中环股份、上机数控以及美科股份。值得关注的是天合光能与中环股份签订的合同为期一年,与京运通和合同不足一年。这可能与其自建硅片产能有关。
光伏玻璃方面,天合光能与亚玛顿、洛阳玻璃签订了采购长单。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天合光能的长单供应链企业之中,多有新进势力。硅料领域的南玻A,2021年才重回多晶硅领域。硅片方面,天合光能较为倚重的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也是近年来才进入硅片领域。
偏重于新进势力,是天合光能签订长单合同的一大特点。
写在最后
从光伏长单可见五家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朋友圈”。有些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互为供应链;有些企业长期合作,甚至未来五六年内都是固定的合作伙伴。有的企业则在一份长单完成后转向竞争对手。有企业多年未产生交集。司空见惯,大佬们通过长单这种形式,既竞争又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因为光伏长单背后不仅是利益还有大佬们的“朋友圈”,以及对于一项技术,一个企业和一个技术生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