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建议,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可作进一步优化,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于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拟提交三份提案,分别聚焦养老金融、大湾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恢复和扩大消费等话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议从三方面拓展养老金融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所加剧。开放养老金融业务不仅为大众提供了更丰富且能长远保值增值的财富管理选项,亦可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目前我国养老资金全球化资产配置的比重较低,个人养老金制度灵活性有待提高,整体养老金规模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此,李民斌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首先,利用香港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为了实现长远增值和分散风险的投资目标,我国养老资金可有序纳入更多境外资产,以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布局。香港的金融服务比较优势明显,可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资金的境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议可逐步纳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及金融产品到内地养老金体系的可投资范围内。
李民斌指出,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在多年畅顺运作下发展趋于成熟,建议跨境理财通逐步扩容,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通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大投资选择范围,达到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的目的。
其次,考虑个人可设立多层及多个养老金账户。参考国际经验,不同国家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领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弹性,例如在首次购房、看病或进修等情况下,可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这使个人养老金账户更具灵活性,有助于鼓励民众参与,而提前领取一般会设有时间和额度限制,避免个人养老金被随意使用。
李民斌建议,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可作进一步优化,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于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此外,建议放宽个人只可在一家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限制,此举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扩大个人养老金市场。
最后,加速扩大个人养老金至全国范围。个人养老金制度自去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实施以来,市场反应热烈。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达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这说明整体开局良好。
根据此前公布,个人养老金试点计划会先行一年。“计划总结工作完成后,建议下一步加速扩展个人养老金的试点地区,及至全国范围,让普罗大众及早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增加对相关养老理财产品的认识,引导社会形成投资养老的理念。”李民斌表示。
建立粤港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粤港澳大湾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李民斌认为,从数字化发展水平看,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协同发展的效应尚未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内制度多样化,数据流通仍面对很多壁垒和挑战;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资金支持具有“高强度”“高风险”等不同特征,相关融资体系还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他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要加强发展数字经济的统筹协调力度。建议升级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建立覆盖粤港澳、由三地高层领导共同参与的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成员包括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学者等,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机制,制订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策略、重点领域,统筹三地数字经济发展事宜。同时,建立统一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大湾区数字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要推进跨境数据验证的运用。李民斌建议,在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试运行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覆盖粤港澳三地的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一方面,要发挥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比如加快开源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更多主体参与试点和推广,尤其是大湾区全部布局的各类主体。
“同时,紧扣现实需求,逐步拓宽跨境数据验证的应用场景,包括跨境银行开户、跨境财富管理、跨境供应链金融、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保险理赔等金融类场景,以及跨境身份认证、跨境学历认证、跨境缴纳水电费等民生领域。”李民斌表示。
三要完善数字经济的融资支持。首先,建议完善大湾区数字经济融资体系,推动设立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数字经济企业贷款补偿资金,提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园区开展战略性合作,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其次,建议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点园区,为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在粤港澳三地投资布局提供土地和空间,加强引进和孵化合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数字化特色场景等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扩内需是2023年的重点工作。李民斌建议,综合考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消费场景等因素,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内需市场的稳健增长。
他认为,要保障人民的消费能力,必须在稳企业、保就业的基础上,切实增加居民收入。首先,建议继续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以保住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继而为增加劳动者收入创造更好条件。
另外,建议因地制宜促进消费,如通过加强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释放消费潜力,尤其可加大对乡村地区消费电子、家电、农机购置等的补贴力度,稳定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
“提振消费者信心的一项关键是持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李民斌建议,在医疗方面,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快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比如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参保面。随着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居民储蓄意愿将有望下降,进而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
谈及推动消费升级、挖掘消费潜力,李民斌指出,针对社会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建议加大相关领域的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以养老和托幼为例,一方面可优化现有相关政策和明确法规支持,促进商业性养老和托幼服务的供给,同时鼓励企业发展更多智慧养老、适老化技术和产品,以及安全健康的婴幼儿产品;另一方面,建议借助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的香港养老和医疗等产业,通过打通医疗资源的跨境障碍,包括人才、资金、物流(医疗药品和器械),促进两地业界合作,为民众提供更高端的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
此外,李民斌建议,借助科技构建崭新的消费场景。例如,支持消费平台企业挖掘更大的市场潜力,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发挥平台企业在科技和创意方面的优势,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消费者带来更个性化和更便利的消费体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