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区域乳企,新乳业的野心可不止于全国,甚至立下了走向全球前列的目标。

背靠新希望集团的新乳业,从鲜奶业务做起,是首个推出“24小时鲜奶”的乳品牌。随后新乳业开始布局冷藏酸奶产品,近两年推出诸多酸奶新品,酸奶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除去自营业务,新乳业还频频出手收购其他品牌。截止目前,新乳业旗下已有15个品牌,涉及燕麦奶、乳饮料、原料奶等多个领域。并购虽能实现业绩快速增长,但也给新乳业带来负债压力,以及收购品牌的质量把控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放眼世界的新乳业,难掩重销售轻研发的尴尬。

研发不足销售零头

拆解新乳业的业绩和费用支出,能窥见这个区域性乳企的隐忧。

近期,新乳业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营收、利润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其中营业收入达27亿,同比提升15.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同比增长10.19%。

从全年业绩变化来看,净利润增幅低于营收增幅。2019年-2021年,新乳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75亿元、67.49亿元、89.67亿元,同比增加14.14%、18.92%、32.87%;同期实现净利润2.44亿元、2.71亿元、3.12亿元,同比增加0.41%、11.18%、15.23%。

可以说,新乳业的净利润高速增长,从2020年才开始。且这几年来,净利润率并没有同步上升。2018年-2021年,新乳业销售净利率依次为4.96%、4.43%、4.29%和3.81%,呈现下降趋势。

为满足自身业务扩张,新乳业在销售费用上保持高投入。2018-2021年,新乳业的销售费用为10.69亿元、12.50亿元、9.21亿元和12.48亿元。今年截止第三季度,这一数据为10.51亿,较上年同期的9.29亿增长13.13%。

目前。全国头部乳企、各种地方乳企、新消费品牌在同一赛道竞争,各家乳企致力供应高蛋白、兼具口感与营养价值的乳饮。为在竞争中突围,研发理应提上日程,但新乳业的研发费用,甚至不及销售费用零头。

今年截止第三季度,新乳业的研发费用为3244万元;2018年-2021年,新乳业研发费用分别为3091.29万元、2763.19万元、3463.43万元和4025.87万元,研发费用率不足1%。相比头部全国性乳企,新乳业研发费用投入处于较低水平。

新乳业去年发布了2021年-2025年战略规划,提出“鲜立方”战略,明确提出“三年倍增、五年力争进入全球乳业领先行列”的战略目标。可在目前,新乳业还是家区域性乳企,甚至尚未做到全国闻名。若要实现走向全球的目标,对产品研发的重视程度、对企业支出的合理安排至关重要。

受并购拖累

新乳业从成立起,便开始不断并购,扩充业务、带来增长的同时,也不免引发新的问题。

自2002年起,新希望乳业主要通过整合或联姻区域性乳企,实现全国扩张。其中包括2019年收购福建澳牛股权,2020年收购夏进乳业。2021年,投资澳亚牧场5%股权外,在奶源方面布局;同年收购一只酸奶牛进入现制乳饮赛道,还入股新消费品牌一番植,布局植物基饮品等。

新乳业的多次并购,一定程度上获得反馈。2021年夏进乳业营收增长18%、净利增长超过20%。今年,澳亚集团继续冲刺港股IPO,新乳业有望在未来增加投资收益。

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新乳业也面临资金缺口扩大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新乳业上市后的3年,用于并购的资金共超过33亿元。2019年-2021年,新乳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1.66%、66.65%和69.81%,远远高于45.08%的行业平均水平。

除去资金上的问题,新乳业的品牌口碑也会受到子品牌的影响。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1批次抽检不合格食品,其中1批次标称,福建新希望澳牛乳业有限公司委托福建澳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澳牛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合格。

新乳业于2019年4月与澳牛合作,澳牛的品牌和资产分别注入新的公司,新乳业收购新公司各55%的股权。新乳业本想通过澳牛打开福建市场,结果被澳牛的质量问题连累。

回归到新乳业品牌本身,15个子品牌不如一个核心品牌、核心产品更有说服力。从24小时鲜奶起家的新乳业,低温鲜奶市占率位列全国前三,2021年鲜奶收入同比增长35%;今年1-9月,新乳业鲜奶在全国市场的市占率增加1.3%。

低温鲜奶之外,新乳业也在加速布局酸奶业务。在2021年,新品销售收入贡献超过10%,“初心”“活润晶球酸奶”等酸奶产品增长更是超过150%。在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新希望重点发布的“味蕾游记”“活润益食无幽”等新品也均是酸奶品类。

走出区域,走向全国,甚至未来走向世界,新乳业离不开的都是核心产品和品牌。扩张子品牌的同时,新乳业或许也该停下思考战略是否失焦,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