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交易所敲钟?

首先你要有一家公司(这不废话),其次要连续三年业绩符合交易所的要求(沪市深市以及科创板要求略有不同),最后还要有一只强大的团队。


(资料图片)

其中,最重要的,是业绩。

为了上市,不少公司在IPO过程中对披露的财报进行修饰,注意是修饰不是造假,造假是要退市的,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修饰不算造假。

这种修饰往往透支了来年的业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出现“上市即巅峰”的情况,上市当年业绩极佳,但随后业绩下滑,好几年才缓过劲甚至一直表现平平。

不过,2020年上市的金博股份发布了2021年年报,星空君发现了新大陆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38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0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13.72%和 197.25%。

一、上市第二年业绩飙升

金博股份是一家从事碳基复合材料生产的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的热场。

所谓热场,就是是为了熔化硅料,并使单晶生长保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整个系统。

热场一般包括(石墨材料)压环、保温盖、上中下保温罩、石墨坩埚(三瓣埚)、坩埚托杆、坩埚托盘、电极、加热器、导流筒、石墨螺栓,且为了防止漏硅,炉底、金属电极、托杆、都设置了保护板、保护套。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在年报中,公司云淡风轻凡尔赛般的称公司克服疫情反复带来的工程施工、物流运输、员工招聘难等诸多不利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多渠道采购设备和原材料等措施,公司 IPO 募投项目、超募资金项目相继达产, 可转债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公司产能大幅提升, 带来公司的规模优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其实和公司自身努力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受益于碳中和,赶上了光伏行业爆发期。

公司大客户主要是上机、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五家,合计占营收比例六成以上,正是因为这几家光伏巨头2021年大规模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了公司的业绩激增。

以隆基为例,2020年隆基采购9300万元,占比21%;2021年隆基采购1.67亿,占比12%。其他大客户都呈现类似的爆发式增长。

坐在时代的车轮上,你要做的只需要扩大产能。

二、上市后就发债?

上市成功后,公司账面现金储备达到了7个亿,到了2021年年报中,更是超过8亿(含理财)。对于一家上市时年营收只有4亿左右的公司来说,这些现金可以说多的花不完。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公司上市第二年就开始发债。

2021年7月,公司发行了6个亿的可转债。

刚刚过去半年,又开始增发。

2022年2月25日,公司发布募资公告,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0,291.63万元(含本数),均为现金认购。

募资的用途有三个,一是价值18亿元的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二是8亿的金博研究院;三是5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说1和2在上市后融的钱还没花的情况下,很难理解,那么3就是无厘头了。

公司压根不差流动资金。

这么疯狂的融资,钱都花到哪儿了?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最热衷花钱的地方,是理财。2021年,公司累计购买10.8亿,累计赎回10.8亿。

买进卖出赚了多少钱?理财收益大约1600万。

理财虽然计入投资性现金流,但从其商业实质来说,并不能算真正的投资。公司真正的投资性现金流出达到6.4亿,主要是购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

结合公司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到,全是新建工厂和设备。

从金额来看,公司这是再造两个金博股份。

三、转型氢能源

在光伏行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公司开展了多元化业务拓展。

这种玩法,星空君也是开了眼。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刚上市会利用融到的资金,快速发展募资项目。等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市场空间逼近极限的时候,再考虑多元化转型。

在原有业务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就迅速切入新赛道,让星空君想到一个成语老虎吃天。

而公司转型的方向也很时髦氢能源。

据2021年年报,公司成立了湖南金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尾气回收、氢气提纯及销售、氢气瓶及相关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碳纸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初看起来,这个跨界有点大,一家搞光伏产业链的,怎么能去搞氢气?

其实,中国的吃瓜群众,对氢气的认知有偏差。

一般宣传上来说,制备氢气靠电解,但这种制备方式,在中国并不实用,因为中国目前电力的主要构成还是火电,这种制备氢气的方式不划算,也不环保。

中国的氢气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石油化工副产品;二是煤化工副产品。

大家有没有发现,金博股份这家子公司,有个业务是尾气回收。

谁的尾气?

汽车?

金博股份的产品工艺,算是一种煤化工。

据招股书,公司的生产工艺是高温热解,会带来大量的尾气,而这些尾气里,有氢气。

通过对尾气提纯氢气,来供应金博氢能的氢气。

应该说,公司的规划没有太大问题,但星空君对公司的新业务整合能力,新客户的拓展能力还是充满怀疑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