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卡塔尔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赛的各国球足队都希望能“夺冠”,举起大力神杯,登上世界之巅。在场外,围绕着这场足球界盛宴的“夺冠”较量正在逐步地展开,智能投影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连续多年中国投影设备市场出货量第一的极米科技,在世界杯这一轮较量中,似乎有点力不从心。

在世界杯之前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极米科技的存货的账面价值达到了13.28亿,是近五年以来的新高,同比增长了31.77%。


(相关资料图)

从具体细项上看,存货中增长最多的是库存商品。2022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库存商品达到4.18亿,同比增长39.33%,较2021年初增长50.36%。

竞争加剧,销量增长放缓,极米科技今年恐难“夺冠”

库存商品大幅增长背景下,极米科技的营业收入开始下滑。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单季度),极米科技的营业收入为8.46亿,同比下降了11.59%。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收入下降或将延续到第四季度。在今年双十一,极米科技的增量并无明显增长。2022年双十一极米科技全网GMV数据破8亿,但并无同比增长数据;而在2021年双十一,极米科技公布全网GMV数据同样显示为破8亿,但公布了同比增长为90%。

可以看出,全网GMV数据从同比增长90%到几乎无增长,说明2022年极米科技双十一销量的增长出现大幅下降现象。

线上销售是极米科技的主要销售渠道,2021年线上营业收入达到29.33亿,占总营业收入的72.63%。在线上销售无明显增长,库存商品又在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极米科技今年库存压力可想而知。

销量增长放缓、库存增加,这与极米科技之前备货与提价行为有密切的关联。

在此之前,极米科技通过提高自家产品的平均价格方法来促进业绩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对于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极米科技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公司产品销量保持持续增长,同时产品平均单价提高所致。

同时,2022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18.73%。经营现金流的大幅流出,主要是由于原材料采购及人力成本增加所致。在投资关系平台中,极米科技回答中也表示,存货中存在商品增加主要为了公司备货。

在提价备货过后,智能投影仪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极米科技却没有了之前连年第一出货量的增长态势。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智能投影市场竞争开始加剧,在销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其销售额却出现了缓慢增长态势。

2022上半年,智能投影在售品牌数量超200家。市场均价为1690元,同比下降16%。对此奥维云网分析认为,由于抖音等新兴渠道正在通过初期的低价竞争、以价换量来抢占市场,从而拉低了市场整体均价,导致上半年智能投影市场出现量高增额低增的现象。

收购百度阿拉丁项目,研发费用大幅增长

在今年上半年,极米科技花费1亿收购了与百度合作阿拉丁项目,并在半年中并表。据了解,阿拉丁项目是在2017年,为加强海外市场的推广,极米科技与百度达成合作,针对日本市场的特点,专门设计开发了智能投影产品阿拉丁。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极米科技与百度系的交易主要为阿拉丁产品的设计开发费用、智能投影产品销售以及互联网服务,各年交易总额分别为200.28万元、7,085.43万元、2,466.68万元和2,217.49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20%、4.27%、1.17%和1.94%。

在收购阿拉丁项目后,极米科技在2022年第三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在2022年第三季度,极米科技的营业收入为28.82亿,同比增长9.02%,而营业利润为3.33亿,同比下降了6.66%。

对于第三季度的利润的变动,极米科技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收入下滑及持续研发投入导致。上市以来,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较低令极米科技的科创属性问题受到质疑。2018年-2021年,极米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一直低于5%。

然而,到2022年,极米科技研发费用就开始出现大幅的增长。2022年Q1-Q3,极米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0.94亿、1.95亿以及2.85亿,同比增长93.15%、73.27%以及62.67%。

具体来看,研发费用增长主要来自研发人员薪酬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研发费用为1.95亿,其中研发人员的薪酬为1.41亿,同比增长77.58%。

相对于研发人员薪酬激励,极米科技更需要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目前,极米科技主流消费级投影设备均采用DLP投影技术,DLP投影技术的核心专利均掌握在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采用DLP投影技术的投影设备产品,其核心成像器件是DMD器件,目前极米科技全部采用TI生产的DMD器件

随着技术研发风险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升级和对产品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极米科技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行业技术创新方向,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在质量、性能、智能化等方面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就面临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

(责任编辑:黄金海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