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就这样的悄然过去,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见证历史的时刻,或许经历了歇斯底里的绝望,度日如年的煎熬,突如其来的意外,不知所措的迷茫和劫后余生的欣喜。有些人可能还在痛苦当中,但人生路不是一直坎坷,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心态,固步自封,只会在浪潮中被击退。回故2022年,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在经历回调,尤其是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落差感会被放大。股市作为经济的经济的晴雨表,表现更加明显。
简单带着大家回顾一些数据,提出一些思考,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一共242个交易日,A股主要股指均为下跌状态。2022年全年沪指下跌15.12%,深证成指下跌25.85%,创业板指下跌29.37%。科创50指数2022年累计跌幅31.35%排在第一位;创业板指跌幅达29.37%。与2021年相比,A股整体波动加剧,上证指数振幅提升了9.59个百分点,深证成指振幅提升了11.65个百分点。大家可以打开交易软件看看是否跑赢了指数的涨跌,没跑赢可以总结一下原因,跑赢的也归纳一下经验,涨跌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是通过操作能够提高我们的收益率,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我比较关注的新股发行情况。今年上市新股424家,同比下降12.58%,合计募资5868亿元,同比增长2.64%。而反观退市公司,今年以来A股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2021年A股有17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高于2020年的15家、2019年的11家、2018年的4家、2017年的2家和2016年的1家。今年在10月的时候,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的数量达到了5000家。相比较上市公司,退市公司的数量依旧是少的可怜,但是环比去年数量还是有明显的增长,当中退市新规的施行不可厚非,期待着后续的表现吧。
很多人会把A股历经这么多年的还在进行3000点保卫战的原因归结为,上市公司太多,而退市公司确实寥寥无几,很多业绩较差的公司,拖累这个指数的表现,导致了部分资金无法进入真正优质的企业。
数据总结来看,这方面的原因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对比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中证全指近十年的低点区间。可以看出中证全指,在剔除了ST,*ST和一部分刚上的公司后,整体指数在较长周期中为持续向上的走势。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确实拖累了指数的上涨。
那么退市公司的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尤其是对标美股,每年几百家的退市公司,A股退市确实少的可怜。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制度,退市制度改革是在2020年12月修改,增加了退市条件,同时讲退市工作,提升到了新高度。从数据来看,近两年的制度改革的共享还是较为突出。另一个,我们国家的股权体系。截止11月27号,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26家,国企控股的数量1500多家,可以看到整体占比相当高。当中不乏一些公司因为市场,经营等原因,出现业绩出现大幅回落,股价跌破净值的情况。而该类公司,后续可能通过业务转型,并购重组等方式,使企业经营重新恢复,并不会进行退市。相比美国的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仅为7家。当然近3年的国企改革,也在提高国企的发展质量,避免类似的情况的发生。
在研究美股退市过程中也发现了有意思的现象,美股的退市公司中有一部分公司,是被同行业的大型公司收购而选择退市。但是A股的很多优质公司,在行业中占领龙头地位后,会分离出优质的细分业务的公司,进行在上市。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原因。当然希望在全面注册制的改革背景下,退市制度能进一步发力,促进整体市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来说说基金,整体来看,2022年公募基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整体表现要略好于主流指数。
相对来说,主动权益基金表现要好于指数产品,整体亏损幅度达到16.87%,而指数产品整体亏损为19.99%。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20.3%、-21.02%,整体表现好于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等主流指数。但是好的幅度真的是有限,也说明了今年市场赚钱效应真的差。尤其是两次阶段性的反弹后,再次下杀,反而扩大了跌幅。
今年业绩表现较好的,多为抓住了煤炭、石油、房地产等板块机遇,风格均衡型或者价值派选手。从规模的角度来看,排名靠前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数为规模在10亿以下的基金,这类基金更容易在市场震荡情况下抓住机遇。
今年的公募冠军由黄海掌舵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以48.56%收益率夺得,同时也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一位基金经理包揽业绩冠亚军的情况。2019年,广发基金刘格菘在管基金包揽主动权益类基金前三名;2020年,农银汇理基金原基金经理赵诣拿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回报率前四;去年,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崔宸龙成为股基、混基双料冠军。其实可以看到了近些年风格明确,持仓集中的基金经理都能取得较好的收益。刘格菘专注半导体,赵诣,崔宸龙,集中于新能源和高端制造,黄海今年重仓煤炭。相比较择时来看,在周期循环中,踩对周期的节奏收益效果明显。其实很多机构投资者也开始认识到,今年虽然全年下跌的走势,但是全年的ETF的认购金额却在不过创新高,尤其是两次低点调整认购幅度更加明显。未来更多关注产业的轮换,顺应周期变化,才能获取更高收益。
今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例如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三年的疫情放开,可能大家印象深刻的都不一样,就不和大家一一回顾。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个体,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唯有努力生活。承担了最差,才有机会享受最好。
挥别2022,迎接2023。
不论是生活,投资亦或是理想,春暖花开,慢慢变好。
愿新的一年,拨云见日,平安顺遂,未来晴朗且辽阔。